[实用新型]一种防摔的巴松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97095.1 | 申请日: | 201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5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明;李玉卯;王义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华一乐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G7/00 | 分类号: | G10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主体 收纳主体 通气孔 气囊 侧端 本实用新型 内侧端 上端 防摔 缓冲保护 转动连接 乐器盒 下端 摔倒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摔的巴松,包括第一承载主体、第二承载主体、第一收纳主体和第二收纳主体,所述第一承载主体的上端支撑安装在第二承载主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承载主体的侧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收纳主体的内侧端,所述第二承载主体的侧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收纳主体的内侧端,所述第一收纳主体转动连接在第二收纳主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承载主体包括第一气囊、圆筒、第二气囊、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开设在第一气囊的侧端中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乐器盒在摔倒时会使巴松与其内壁进行直接碰撞,不能对其内部的巴松进行有效的缓冲保护,容易造成巴松的损坏,导致不必要的经济和财产的损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摔的巴松。
背景技术
乐器是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乐器的界定,音乐界和乐器学界有不同看法。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乐器;乐器学界则认为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亦可称为乐器。巴松也是一种乐器,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本调为C调,音域都是大字一组降B-小字一组降B(三个八度)。巴松通常使用乐器盒来进行携带,而现有的乐器盒在摔倒时会使巴松与其内壁进行直接碰撞,不能对其内部的巴松进行有效的缓冲保护,容易造成巴松的损坏,导致不必要的经济和财产的损失,所以急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摔的巴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摔的巴松,包括第一承载主体、第二承载主体、第一收纳主体和第二收纳主体,所述第一承载主体的上端支撑安装在第二承载主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承载主体的侧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收纳主体的内侧端,所述第二承载主体的侧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收纳主体的内侧端,所述第一收纳主体转动连接在第二收纳主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承载主体包括第一气囊、圆筒、第二气囊、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开设在第一气囊的侧端中部,所述第一通气孔开设在第二气囊靠近第一气囊的侧端中部,所述圆筒的侧端固定插接在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内侧端,所述第二收纳主体包括外壳、合页、把手、磁铁、安装槽和安装孔,所述合页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前端,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后端上部,所述安装槽对称开设在外壳远离把手的后端上部,所述磁铁对称固定连接在安装槽的内侧端,所述安装孔开设在外壳的侧端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主体和第二承载主体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收纳主体和第二收纳主体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的外侧端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侧端,所述圆筒的外侧端固定插接在安装孔的内侧端。
优选的,所述圆筒、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中心轴在一条直线上,且圆筒、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内部相贯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和外壳相适配,所述磁铁和安装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纳主体和第二收纳主体内部的把手组成一个完整的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纳主体和第二收纳主体通过合页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收纳主体通过磁铁吸附在第二收纳主体的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华一乐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华一乐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97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