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螺杆挤出的直书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1789.8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9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龙;闫昌友;蒋盼;郭玉雄;刘志鲁;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64/314 | 分类号: | B29C64/314;B29C64/20;B33Y40/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海燕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腔 螺杆阀 驱动马达 书写装置 挤出头 进样器 螺杆 本实用新型 挤出 联轴器 书写 连通 螺纹杆连接 进料管道 实时混合 出料口 螺纹杆 内轴 打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杆挤出的直书写装置,包括驱动马达、联轴器、螺杆阀、直书写挤出头和进样器,所述螺杆阀内轴向设置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螺纹杆,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螺杆阀顶部,所述驱动马达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螺纹杆连接,所述进样器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进样器均通过一进料管道与所述混合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直书写挤出头设置于所述螺杆阀底部,所述直书写挤出头与所述混合腔的出料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螺杆挤出的直书写装置,具有实现物料的实时混合,提高打印质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螺杆挤出的直书写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又名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三维数据模型及材料多层沉积的新型制造技术,与切削等减材制造方式不同,3D打印技术将一个三维空间实体离散为二维平面上的像元,通过逐层堆叠的方式完成三维成型。
直写式3D打印是众多3D打印方式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其结构简单,成型速度快,对物料要求低等特性,使得它在柔性电子电路、UV胶、生物材料、组织结构和方面应用广泛;但是,对于需要两种组分或多组分混合挤出的情况,事先混合物料往往会在容器内发生聚合现象,结块或者固化为一体,影响打印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螺杆挤出的直书写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物料的实时混合,提高打印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螺杆挤出的直书写装置,包括驱动马达、联轴器、螺杆阀、直书写挤出头和进样器,所述螺杆阀内轴向设置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螺纹杆,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螺杆阀顶部,所述驱动马达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螺纹杆连接,所述进样器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进样器均通过一进料管道与所述混合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直书写挤出头设置于所述螺杆阀底部,所述直书写挤出头与所述混合腔的出料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螺杆阀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为非螺纹段,所述螺纹杆的顶部穿过所述上阀体与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混合腔开设于所述下阀体内,所述螺纹杆底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杆的螺纹段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
优选地,所述上阀体和所述下阀体的接触端面上设置有一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道为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另一端伸出于所述下阀体外部的径向管道,所述进料管道与所述进样器之间通过直角连接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直角连接器与所述进料管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单向膜。
优选地,所述进样器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进样器以所述螺杆阀的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相对的所述进料管道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进料管道也以所述螺杆阀的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至少设置有一个。
优选地,所述混合腔的出料口端的腔体壁伸出于所述下阀体,所述直书写挤出头与所述腔体壁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马达为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螺杆挤出的直书写装置,多个进样器输送的物料由进料管道输送到混合腔内,驱动马达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对混合腔内的多种物料进行实时混合并挤出,进而,在使物料混合均匀的前提下,保证物料不会因为存放结块或者固化为一体,进而影响打印质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螺杆挤出的直书写装置,还具有安装简单、用量精确、适用性广泛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17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