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AVR控制核心的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8489.2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4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锐;杨星义;覃顺江;黄永晖;刘昊;刘艳超;陶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颗粒物 质量检测装置 控制核心 传感器电路模块 电源供电模块 控制核心模块 本实用新型 电路模块 通行电路 申请 应用 | ||
基于AVR控制核心的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其组成包括: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1)、包括电源供电模块(2)、AVR单片机控制核心模块ATMEGA16A‑AU(3)、GPS传感器电路模块UM220(4)、细颗粒物传感器电路模块GP2Y1010AU(5)、GPRS通行电路模块SIM900A(6)、LCD显示电路模块LCD12864(7)。本实用新型申请应用于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气环境领域和一种基于AVR控制核心的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气环境中的基于AVR控制核心的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的电路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细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其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细颗粒物质量监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细颗粒物的检测,国内国外都拥有多种成熟的检测技术,包括地面 PM2.8检测技术、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结合空间聚类分析预测细颗粒物的浓度等。目前,在地面检测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常用的技术主要有5 种,分别是重量法,压电晶体法,光散射法,β射线法,微量振荡天平法。经过第一阶段的比对测试工作,中国环境检测总站开展的比对测试已取得一定成果,并提出可满足我国自动检测需要的细颗粒物检测方法及其采用的相关仪器的关键技术指标要求。所提的三种细颗粒物自动检测方法为:微量振荡天平仪器加膜动态测量系统(TEOM+FDMS)、β射线方法仪器加动态加热系统(β+DHS)、β射线方法仪器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β+DHS+光散射)”。美国热电公司TEOM1405F、TE0M1405检测设备就是基于微最振荡天中技术开发的;河北先河环保公司的XHPM 2000B监测仪、武汉天虹公司的TH00OM监测仪是利用射线法原理对细颗粒物进行检测的;美国热电的5030 SHARP检测仪同时利用了β射线法和光散射法原理。目前按照重量法设计的采样设备也比较多,如中国生产的TH-150型智能中流最颗粒物采样器、四通道细颗粒物采样器(PR2300)、美国URG公司生产的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URG-3000k)、德国GRIMM分析仪等。这些采样仪器利用PTFE膜或PTEE滤膜对细颗粒物进行采样,再采用称重的方法计算颗粒物质最浓度。
目前常用的多种技术存在些许缺点,例如:β射线法响应速度慢,通常只用它的小时平均值;微量震荡天平法设备体积大,价格昂贵;重量法不能显示瞬时值,只能显示平均值;光散射法不确定性高于其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气候条件、环境特征、污染源特点等的差异,国外能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在国内进行检测时却存在检测数据不稳定或偏差较大的问题,如何改进进口设备的性能,或者降低甚至消除对进口设备的依赖是当前我国粉尘污染检测所面临的问题。我国针对细颗粒物的检测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继续开展大量的基础工作,研制出符合我因国情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促进建立完备的细颗粒物检测体系。因此,需要开发出一套更完善的系统,对细颗粒物质量进行更加精准快速的检测,同时为信息读取更具准确性及便捷性提供了条件。本实用新型基于AVR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通过GPS传感器电路模块进行地理位置定位,并通过细颗粒物传感器电路模块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并通过GPRS网络进行回传的信息采集装置,实现细颗粒物进行基本信息的采集从而进行细颗粒物质量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用于基于AVR控制核心提供一种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硬件电路的设计及制作。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AVR控制核心的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其组成包括: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细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包括电源供电模块、 AVR单片机控制核心模块ATMEGA16A-AU、GPS传感器电路模块UM220、细颗粒物传感器电路模块GP2Y1010AU、GPRS串行电路模块SIM900A、LCD 显示电路模块LCD128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84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