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收线功能的头戴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12784.5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6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米创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马林中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线 耳壳 头戴式耳机 绕线柱 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 伸缩装置 收线功能 卡壳 缠绕 收放 美观 取出 概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特别涉及具有收线功能的头戴式耳机。包括耳壳和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和耳壳之间设置有绕线柱;绕线柱连接有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的另一端与耳壳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将数据线部分或者全部缠绕在柱身上,并隐藏在耳壳内,避免数据线容易跟其他物品缠绕在一起,使用十分方便且美观;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线收放时,均通过用户手动进行,降低了数据线发生卡壳的概率,即使发生卡壳现象,也可轻松的将绕线柱取出,进而进行整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特别涉及具有收线功能的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头戴式耳机,顾名思义是戴在头上,并非插入耳道内,区别于入耳式耳塞的一类耳机。
头戴式耳机的佩戴相对来说要轻松一些,而且由于扬声单元的尺寸比较大,因此更容易获得饱满自然的音效。而入耳式耳机的优点则在于高度的便携性,同时出色的隔音效果也使聆听者能够获得更加安静的聆听体验。喜欢头戴式耳机的用户不少,家里使用比较方便,爱听音乐爱打游戏,带上耳机就能体验不同的震撼,但是收纳问题确实不容忽视。放桌上或放包中携带外出时,很容易跟其他物品缠绕在一起,不仅看起来凌乱,使用时拉扯也十分麻烦,将数据线直接缠绕在头戴式耳机上也极其影响美观。
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具有伸缩功能的数据线,和卷尺的原理相同,利用收卷弹簧发生形变将数据线进行收缩,但是在自动伸缩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卡死”的情况,导致无法使用,且修理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具有收线功能的头戴式耳机,不仅仅解决了头戴式耳机的数据线容易跟其他物品缠绕在一起的问题,还解决了数据线直接缠绕在头戴式耳机上影响美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收线功能的头戴式耳机,包括耳壳,所述耳壳内设置有第一空腔,该第一空腔的腔口处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耳壳连接;所述扬声器外套设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耳限位板、柱身,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与柱身的两端连接,且第一限位板位于第一空腔的腔口处;所述绕线柱和耳壳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呈环状;所述扬声器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柱身为中空,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数据线依次经过柱身、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伸出耳壳;所述第二限位板连接有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的另一端与耳壳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收线功能的头戴式耳机通过耳壳、扬声器、第一限位板、第二耳限位板、柱身、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数据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伸缩装置的配合,可将数据线部分或者全部缠绕在柱身上,并隐藏在耳壳内,避免数据线容易跟其他物品缠绕在一起,使用十分方便且美观;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线收放时,均通过用户手动进行,降低了数据线发生卡壳的概率,即使发生卡壳现象,也可轻松的将绕线柱取出,进而进行整理。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柱身内,所述扬声器与定位块之间的数据线长度值大于柱身高度值,留有部分线体在柱身中,避免用户拉出绕线柱时损坏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耳壳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数据线通过第三通孔伸出耳壳,使数据线不沿耳壳延伸,触碰到用户的耳朵,并且收纳数据线时,可将数据线的接头收纳在第三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柱身设置有螺纹线槽,将数据线卡入螺纹线槽中,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避免数据线散落。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板朝外一侧设置有缓冲海绵,增强耳壳内的密封性,使用户得到更好的音效,并避免了限位板直接接触到用户的耳朵。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为弹簧装置,弹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费用低的特点,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米创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科米创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12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