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冲砂工艺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21306.0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9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邢洪宪;张俊斌;张云驰;张庆华;韦红术;黄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E21B21/12;E21B17/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砂工艺 管柱 短节 冲洗 内层管 外层管 中心管 分流封隔器 环形空间 井下套管 射流泵 双层管 负压 换向 流道 本实用新型 双层管结构 分流 冲砂作业 漏失量 砂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冲砂工艺管柱,主要包括分流短节、分流封隔器、双层管、换向冲洗短节和旋转冲洗工具,所述分流短节、分流封隔器、双层管、换向冲洗短节和旋转冲洗工具依次相连接,构成高效冲砂工艺管柱;该高效冲砂工艺管柱为双层管结构,其包括外层管柱和内层管柱,使用时,高效冲砂工艺管柱设置在井下套管内,高效冲砂工艺管柱的外层管柱与井下套管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空间,高效冲砂工艺管柱的外层管柱与内层管柱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空间,高效冲砂工艺管柱的内层管柱的内部空间构成中心管流道。针对漏失量大的井,将射流泵投入至中心管流道内部,当冲砂液在中心管流道上返经过射流泵时会引起一定的负压,由此实现负压冲砂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砂工艺管柱,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油田开发过程中针对冲砂作业的一种高效冲砂工艺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油田一般采用的套管射孔、适度出砂技术能有效降低完井费用,提高油井产能,但是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砂以及细颗粒从地层产出,堵塞了出油通道,造成油井产能逐渐降低甚至停产,同时会损坏井下设备造成井下砂卡事故,必须进行冲砂作业。
冲砂方式主要有正向循环冲砂和反向循环冲砂两种方式。正向循环冲砂冲击力大,管柱下部可带水动力涡轮钻具等冲砂工具,比较容易将砂堵冲散,但是环空截面积大造成液流上返速度小,不利于携砂,操作不当易造成卡钻。反向冲砂管柱内液流上返速度快,利于携砂,但环空液流对沉砂冲击力比较小,冲砂管柱下部不能带水动力涡轮钻具等冲砂工具,冲砂风险小,效率低。
此外,在油田开发后期,由于长期开采,油层压力逐渐降低,造成冲砂作业过程中冲砂液大量进入油层,污染油层,油井近井地带渗透能力降低,影响油井生产。常规冲砂作业会带来冲砂液大量漏失的状况,对近井地层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部为反循环、下部为正循环的高效冲砂工艺管柱,并且针对冲砂段的地层漏失较大的井可以实现负压冲砂作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冲砂工艺管柱,主要包括分流短节、分流封隔器、双层管、换向冲洗短节和旋转冲洗工具,所述分流短节、分流封隔器、双层管、换向冲洗短节和旋转冲洗工具依次相连接,构成高效冲砂工艺管柱;该高效冲砂工艺管柱为双层管结构,其包括外层管柱和内层管柱,使用时,高效冲砂工艺管柱设置在井下套管内,高效冲砂工艺管柱的外层管柱与井下套管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空间,高效冲砂工艺管柱的外层管柱与内层管柱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空间,高效冲砂工艺管柱的内层管柱的内部空间构成中心管流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短节具有能够根据中心管流道内液体的压力进而控制第一环形空间和第二环形空间是否联通的机械换向机构。即,当中心管流道内液体的压力达到设计阈值时,其机械换向机构开始工作进而控制第一环形空间与第二环形空间为联通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封隔器具有能够根据中心管流道内液体的压力进而控制第一环形空间循环通道开启与关闭的机械换向机构。即,当中心管流道内液体的压力达到设计阈值时,其机械换向机构开始工作进而控制分流封隔器开启与关闭,分流封隔器开启时,第一环形空间的循环通道关闭,分流封隔器关闭时,第一环形空间的循环通道开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层管包括外层管和内层管,外层管柱为丝扣连接,内层管柱为插入密封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向冲洗短节具有用于沟通第二环形空间与中心管流道的液体换向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冲洗工具连接在所述换向冲洗短节的尾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高效冲砂工艺管柱还包括射流泵,所述射流泵可根据作业需要,投入至中心管流道内,利用射流泵实现负压冲砂作业,减少冲砂液漏失对地层带来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1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钻机定位导向结构
- 下一篇:一种井下矿洞钻孔用的控尘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