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挂式机器人的充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25254.4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6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亚美利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付建中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电极 悬挂式 充电器 机器人本体 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 充电电池 充电结构 固定柱 悬空端 导轨 机器人 体内 电耗 承载电流 使用寿命 电连接 绝缘板 软电线 输出端 铰接 充电 悬空 行驶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挂式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包括:导轨;悬挂式机器人本体,其能沿着导轨行走;还包括:充电器,其固定在支撑架上;上充电电极,一对,其一端经第一固定柱与支撑架铰接、另一端悬空,一对上充电电极分别经两根软电线连接充电器的两个输出端;第二固定柱,其固定在支撑架上,用于支撑上充电电极的悬空端;下充电电极,一对,其经绝缘板与悬挂式机器人本体的机架固定,下充电电极电连接悬挂式机器人本体内的充电电池;当悬挂式机器人本体行驶到上充电电极的下方时,下充电电极能向上顶起上充电电极的悬空端,充电器能对悬挂式机器人本体内的充电电池充电。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承载电流大、电耗少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挂式机器人的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悬挂式机器人在吊装的导轨上行驶,通常需要对悬挂式机器人进行充电,常见的技术是,位置固定的充电器与行驶的悬挂式机器人之间通过簧片对接传送电流,对悬挂式机器人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在大电流充电时,需要有良好的电接触结构,簧片很难满足使用要求且寿命比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悬挂式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具有承载电流大、接触电阻小,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挂式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包括:
导轨,其通过支撑架与地面和/或建筑物固定;
悬挂式机器人本体,其能沿着导轨行走;
还包括:
充电器,其固定在支撑架上;
上充电电极,一对,其一端经第一固定柱与支撑架铰接、另一端悬空,一对上充电电极分别经两根软电线连接充电器的两个输出端;
第二固定柱,其固定在支撑架上,用于支撑上充电电极的悬空端;
下充电电极,一对,其经绝缘板与悬挂式机器人本体的机架固定,下充电电极电连接悬挂式机器人本体内的充电电池;
当悬挂式机器人本体行驶到上充电电极的下方时,下充电电极能向上顶起上充电电极的悬空端,充电器能对悬挂式机器人本体内的充电电池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悬挂式机器人能根据导轨上的地标来确定位置,并与系统控制中心无线连接,接收和发送信息,系控制中心可以根据需要发送指令给悬挂式机器人在能充电的位置停止行驶实施充电,也可以是悬挂式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短暂大电流充电,系统控制中心还有线电连接充电器,能控制充电器的工作状态。
悬挂式机器人结构可参见CN201810417520.0,悬挂式机器人系统和分拣系统及其方向判别方法。
所述上充电电极的悬空端开设有长槽,所述第二固定柱插入该长槽固定,上充电电极能在长槽的范围内转动一个角度。
所述一对上充电电极分别固定在支撑架的两侧,或者,固定在支撑架同一侧的前后位置,所述一对下充电电极固定在能接触一对上充电电极的位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一对上充电电极分别固定在支撑架的两侧时,一对下充电电极可以对称安装在悬挂式机器人的左右位置,比较方便;还可以是上充电电极固定在支撑架同一侧的前后位置;不管哪一种结构,只要电极能同时导电就能完成充电。
作为优选,所述长槽设置在上充电电极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上充电电极设置有圆弧底边,该圆弧底边能与所述的下充电电极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圆弧底边位于所述长槽的下方。
所述上充电电极设置有多片,每片上充电电极均能与所述的下充电电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亚美利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亚美利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5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式锂电池电量显示器
- 下一篇:一种节约IC端口的电动车充电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