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污染水体的活性吸附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27415.3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6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王晟;冯宇;刘稳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郝明琴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毯袋 吸附材料 活性吸附 污染水体 本实用新型 固定绳 透水孔 袋口 拉绳 拉锁 吸附 修复 固定吸附 流动区域 污染场地 修复材料 滑动 不均匀 袋口处 抛撒 填充 易被 污染物 牵制 回收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污染水体的活性吸附毯,包括:毯袋、设于毯袋的袋口处的拉锁、设于毯袋上的固定绳和拉绳、内置于毯袋内部的吸附材料;通过毯袋的袋口将吸附材料填充至毯袋内部,利用拉锁封闭毯袋的袋口;将固定绳安装于毯袋上以固定吸附材料,以防吸附材料在毯袋内滑动;毯袋上还设有若干透水孔,污染水体通过透水孔与吸附材料接触;将活性吸附毯置于污染水体中进行吸附,并通过拉绳将其牵制,以方便回收活性吸附毯,并按需更换吸附材料。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污染场地抛撒吸附材料时的分布不均匀、修复流动区域时的修复材料易被冲走、场地修复完成后吸附有污染物的吸附材料不可收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污染水体的活性吸附毯。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污染的问题愈来愈严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水体和废弃物、工业废水、农药、肥料等,进入河流湖泊系统,影响水体的功能和使用。河流污染会使得污染物随着河流的径流而扩散,影响整个河道的水体环境,范围大;同时,河水中的污染物可通过饮水、河水灌溉农田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湖泊污染会导致污染物在湖泊中累计从而产生质变。
目前,地表水体污染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混凝法、电化学处理技术、吸附法、生化处理技术等。混凝法操作简单、效率高,但混凝剂的投入量过多易造成二次污染,过少则污染水体处理不完全。电化学技术的能耗高、成本高且存在析氢和析氧等副反应。生化处理技术设备复杂,成本高,需要专业人员维护。
吸附法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和最常用的方法,而最常用的吸附剂就是吸附材料,可以根据水体的污染物质,选择一种或多种吸附材料对水体进行选择性治理。但是吸附材料在投放时,易分布不均匀,且当其被投放入流动区域时,容易被水流冲洗走,不能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又面临吸附材料的不可收集的问题,吸附的污染物可能会由于某些原因脱附而重新进入水体,这些问题都将影响活性吸附材料的吸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污染水体的活性吸附毯,解决了在污染场地抛撒吸附材料时的分布不均匀、修复流动区域时的修复材料易被冲走、场地修复完成后吸附有污染物的吸附材料不可收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处理污染水体的活性吸附毯,包括毯袋、设于所述毯袋的袋口处的拉锁、设于所述毯袋上的固定绳和拉绳、内置于所述毯袋内部的吸附材料;
通过所述毯袋的袋口将吸附材料填充至毯袋的内部,利用所述拉锁封闭毯袋的袋口;
将所述固定绳安装于毯袋上以固定吸附材料,以防所述吸附材料在毯袋内滑动;
所述毯袋上还设有若干透水孔,污染水体通过所述透水孔与吸附材料接触;
将所述活性吸附毯置于污染水体中进行吸附,并通过所述拉绳将其牵制,以方便回收所述活性吸附毯,并按需更换所述吸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毯袋由若干层制作材料重叠铺放、边缘缝合并预留袋口而成,每层相互平行,在所述毯袋的每层填充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吸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吸附材料的粒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绳在所述毯袋的纵横方向上均匀交替分布,在所述毯袋上进行上下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绳交替穿过毯袋每层的透水孔以进行上下紧固。
进一步地,利用工具将所述固定绳在毯袋每层上进行上下缝合。
进一步地,所述毯袋的外周还设有连接绳,相邻的所述毯袋之间通过连接绳相互连接,拼接成平面或立体状。
进一步地,所述毯袋的制作材料为尼龙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7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