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造粒高塔底部收料圆盘的塔壁清料螺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5419.6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2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守玉;孙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临沂科威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08 | 分类号: | B65G6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塔 收料 收料杆 造粒 螺旋支架 收料电机 锥形挡板 螺旋装置 内壁 清料 塔壁 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 圆心 集料口 底端 顶面 停机 粘附 转轴 堆积 保证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造粒高塔底部收料圆盘的塔壁清料螺旋装置,它包括造粒高塔;造粒高塔内部的底端设有收料圆盘;收料圆盘上方设有螺旋支架;螺旋支架的底部设有第一螺旋收料杆;第一螺旋收料杆的一端与第一收料电机连接;造粒高塔底部的内壁处设有锥形挡板;螺旋支架的顶部与第二收料电机固定连接;第二收料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第二螺旋收料杆。锥形挡板的顶面设有第二螺旋收料杆,能够顺利的刮出并落在收料圆盘上,再通过第一螺旋收料杆推向圆心集料口,整个过程能够保证物料无堆积无粘附,保证高塔内壁、锥形挡板和收料圆盘的清洁度,维护成本大大降低,无需人工绳降作业,也无需停机维护,实现了无间断作业的功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粒高塔底部收料圆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造粒高塔底部收料圆盘的塔壁清料螺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产企业所采用的复合肥造粒高塔底部收料圆盘,在使用过程中从高塔上方下落的肥料颗粒会自然落到塔底的收料圆盘上,以便集中收料。
但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受到肥料颗粒自身湿度和粘稠度的影响,肥料颗粒下落时会堆积在造粒高塔底部的塔壁上,尤其是塔壁底部的锥形挡板处,锥形挡板是用来抵挡下落的物料对电机造成危害,长时间使用后锥形挡板表面的积料厚度普遍超过30公分且重量沉,有塌方危险,也严重威胁正常的安全生产,成为重大安全隐患。
传统的清理方式是将设备停机后,由工作人员从高塔顶部绳降至收料圆盘上,通过手持长杆逐步刮擦积料进行清理,这种操作方式十分费事繁琐,绳降的过程也十分危险;同时,收料圆盘自身也有一定的倾斜角,且收料圆盘与塔壁底部的锥形挡板有高度差,受到收料圆盘高度和倾斜度的影响,人员立足点不稳,难以用力刮擦积料,清理过程效率十分缓慢且清理效果不理想;如果遇到积料大面积滑落,对下方操作人员的安全也造成十分巨大的威胁;并且,清理过程持续多日由停机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积料的浪费十分巨大。
其次,传统的锥形挡板为了防止积料过多,其倾斜角度与水平角度之间的夹角普遍大于60度,角度过大后会造成锥形挡板的长度超过4米,这样虽然能减缓积料的堆积程度但是角度大面积广,由此造成的设备整体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清理装置来改变目前的人工清理繁琐费事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清理过程不便效率低损失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造粒高塔底部收料圆盘的塔壁清料螺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造粒高塔底部收料圆盘的塔壁清料螺旋装置,它包括造粒高塔;所述造粒高塔内部的底端设有收料圆盘;
所述收料圆盘上方设有螺旋支架;所述螺旋支架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收料圆盘圆心集料口处的支撑座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支架的另一端设有行走电机,且行走电机通过行走轮与造粒高塔底部的环形轨道相互连接;
所述螺旋支架的底部设有第一螺旋收料杆;所述第一螺旋收料杆的一端与第一收料电机相互传动连接,且第一螺旋收料杆与收料圆盘的顶面相互贴合;
所述造粒高塔底部的内壁处设有位于第一收料电机上方的锥形挡板;
其要点是所述螺旋支架的顶部通过固定座与第二收料电机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收料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第二螺旋收料杆,且第二螺旋收料杆与锥形挡板的顶面相互对应贴合。
为了保证作业稳定性,所述第一收料电机与第二收料电机相互同步运转;所述第一螺旋收料杆与第二螺旋收料杆的送料方向共同朝向圆心集料口。
为了降低整体成本,所述锥形挡板的倾斜角度与水平角度之间的夹角为0-20度;所述锥形挡板的宽度为2米。
为了防止第二收料电机顶部落料堆积,所述第二收料电机的顶部设有挡料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临沂科威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临沂科威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54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