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测器TO锁管脚加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5649.2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6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任雪东;胡锋;张成胜;姚勇;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兴启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H01R43/20;G01D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4 | 代理人: | 张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夹 插芯固定座 主体安装板 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 针型气缸 脚加电 同轴心 螺纹 探测器 插芯 卡位 气缸 锁管 穿过 端面中心 工作效率 接触定位 零件损坏 螺丝固定 配合固定 人为误差 圆柱凸起 主体下部 固定柱 夹主体 螺纹孔 下端面 圆柱孔 中心孔 顶紧 放入 加电 螺丝 套侧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探测器TO锁管脚加电机构,下夹主体安装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弧摆台上,下夹主体下部的圆柱凸起间隙配合插入下夹主体安装板中的圆柱孔中,下夹主体安装板四周的螺纹孔穿过螺丝顶紧固定下夹主体;下夹插芯固定座通过螺纹配合同轴心地固定在下夹主体上,插芯通过间隙配合同轴心地插入下夹插芯固定座,插芯下端面与下夹插芯固定座接触定位;五个气缸卡位套分别通过间隙配合放入下夹主体中,五个针型气缸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固定穿过五个气缸卡位套侧端面的中心孔并将针型气缸前端插入加电固定柱端面中心孔中。本实用新型减少零件损坏,降低生产成本,方便工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接触自动控制,减少人为误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讯行业探测器耦合机TO夹具固定和加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测器TO锁管脚加电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多数探测器耦合机上料时TO管脚与插芯铜管紧密良好接触,才可以保证供电并起到定位作用,所以上料缓慢谨慎,上料效率低,而且不能百分百保证不出差错。另外,由于插芯铜管与TO管脚摩擦接触,长期且频繁的使用导致插芯产生磨损,使用寿命很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测器TO锁管脚加电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探测器TO锁管脚加电机构,包括下夹盖板、插芯、五个针型气缸、五个气缸卡位套、五个加电固定柱、下夹插芯固定座、下夹主体、蝶形螺丝、下夹主体安装板、弧摆台;所述下夹主体安装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弧摆台上,所述下夹主体下部的圆柱凸起间隙配合插入下夹主体安装板中的圆柱孔中,所述下夹主体安装板四周的螺纹孔穿过螺丝顶紧固定下夹主体;所述下夹插芯固定座通过螺纹配合同轴心地固定在下夹主体上,所述插芯通过间隙配合同轴心地插入下夹插芯固定座,插芯下端面与下夹插芯固定座接触定位;所述五个气缸卡位套分别通过间隙配合放入下夹主体中,所述五个针型气缸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固定穿过五个气缸卡位套侧端面的中心孔并将针型气缸前端插入加电固定柱端面中心孔中,所述加电固定柱通过在其侧面螺纹孔拧入顶紧螺丝与针型气缸固定,所述五个加电固定柱前端分别插入下夹插芯固定座侧面设置的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蝶形螺丝从下夹主体侧面拧入,且蝶形螺丝拧入的一端拧入下夹插芯固定座侧面设置的螺丝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主体的顶部设置下夹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主体安装板为立方体结构,所述下夹主体安装板四周的螺纹孔分别设置在下夹主体安装板上表面的四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加电固定柱替换完全接触的插芯,减少了摩擦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设计用可运动固定柱加电替换插芯铜管加电,方便上料,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固定柱顶紧TO管脚可以稳定固定,定位可靠。减少零件损坏,降低生产成本,方便工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接触自动控制,减少人为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盖下夹盖板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夹盖板;2、插芯;3、针型气缸;4、气缸卡位套;5、加电固定柱;6、下夹插芯固定座;7、下夹主体;8、蝶形螺丝;9、下夹主体安装板;10、弧摆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兴启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兴启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5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