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加热轧辊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8249.7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3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顾春雷;王渠;刘益平;赵付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天力兰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B21B2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吴丽娜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主体 热油 筒体 低合金高强钢 加热轧辊 本实用新型 轧辊 散油装置 水平焊接 受热 流动 油管道 阻流板 滚轴 空腔 左端 出油管道 进油管道 受热均匀 速度减慢 支撑装置 不均匀 汇集腔 加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加热轧辊,其结构包括轧辊主体、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滚轴、第二滚轴、进油管道、出油管道、散油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筒体右端与轧辊主体左端中部进行水平焊接,所述第二筒体左端与轧辊主体右端中部进行水平焊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加热轧辊,本设计提出散油装置设计,解决了轧辊受热不均匀,热油流动流动速度过快,导致加热速度慢的问题,热油进入第一汇集腔,接着分散进入第一散油管道、第二散油管道和空腔,使得轧辊主体各面都进行受热,在空腔中设置有阻流板,由阻流板降低热油的流动速度,达到轧辊受热均匀,热油流动速度减慢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加热轧辊。
背景技术
加热轧辊是一种通过某种手段对轧辊进行加热,进而其通过滚压的方式对加工产品进行加热、压制成型的装置,当前,对轧辊加热的方式通常有三种:蒸汽加热、电加热以及油加热,蒸汽加热必须不断的外排冷凝水并且对装置的密封性要求严格,电加热是利用发热丝对轧辊进行加热处理,但是容易使轧辊受热不均匀而产生内应力,影响轧辊使用寿命,油加热是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加热方法,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低合金高强钢加热轧辊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轧辊受热不均匀,热油流动流动速度过快,导致加热速度慢,轧辊平放易滚动,不便进行摆放。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加热轧辊,解决了轧辊受热不均匀,热油流动流动速度过快,导致加热速度慢的问题,轧辊平放易滚动,不便进行摆放的问题,达到了轧辊受热均匀,热油流动速度减慢,且轧辊平放不易滚动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加热轧辊,包括轧辊主体、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滚轴、第二滚轴、进油管道、出油管道、散油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筒体右端与轧辊主体左端中部进行水平焊接,所述第二筒体左端与轧辊主体右端中部进行水平焊接,所述第一滚轴右端与第一筒体左端中部进行水平焊接,所述第二滚轴左端与第二筒体右端中部进行水平焊接,所述进油管道设置在第一滚轴内部中端,所述进油管道右端穿过第一筒体内部中端,所述出油管道设置在第二滚轴内部中端,所述出油管道左端穿过第二筒体内部中端,所述散油装置设置在轧辊主体内部,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筒体前后两端,所述散油装置由第一汇集腔、第二汇集腔、第一散油管道、第二散油管道、空腔和阻流板组成,所述第一汇集腔设置在轧辊主体内部左端,所述第二汇集腔设置在轧辊主体内部右端,所述第一散油管道左端设置在第一汇集腔右端外侧,所述第一散油管道右端设置在第二汇集腔左端外侧,所述第一散油管道左端设置在第一汇集腔右端内侧,所述第二散油管道右端设置在第二汇集腔左端内侧,所述空腔左端设置在第一汇集腔右端中部,所述空腔右端设置在第二汇集腔左端中部,所述阻流板顶端与空腔内侧进行三十度角焊接,所述支撑装置由外套、内套、支撑块、固定机构组成,所述外套后端与第一筒体前端下侧进行二十五度角焊接,所述内套后端与外套内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后端与内套内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内套后端上下两端,所述固定机构由底座、弹簧、顶块和插槽组成,所述底座底端与内套顶端后侧进行垂直焊接,所述弹簧设置在底座内部底端和顶块底端之间,所述顶块下端与底座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顶块上端与插槽内部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插槽设置在内套顶端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油管道设置有二十个,呈等距环状排列在第一汇集腔和第二汇集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油管道设置有十八个,呈等距环状排列在第一汇集腔和第二汇集腔之间,且直径小于第一散油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阻流板设置有十个,呈螺旋状排列在空腔内侧,且阻流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散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第一筒体前后两端和第二筒体前后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天力兰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天力兰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8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轧辊
- 下一篇:重型轧机机架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