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9990.5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6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刚;张坤;俞旭华;王蒙蒙;衣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5/04 | 分类号: | B01F5/04;C12M3/00;C12M1/22;C12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气泡 接种 内置 制备器 注射器 细胞培养皿 注射器针头 触碰装置 连接三通 倒置 混悬液 细胞层 本实用新型 细胞培养基 抽取液体 垛口形 可调节 三通管 翻转 上端 侧端 触碰 皿盖 上缘 下端 向内 制备 破碎 游离 溶解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包括定制细胞培养皿和微气泡制备器,定制细胞培养皿包括皿盖、皿底和内置接种皿,内置接种皿游离倒置或正置于皿底,且内置接种皿的上缘呈垛口形;微气泡制备器包括三通管、两个注射器和注射器针头,两个注射器分别连接三通管的上端和侧端,注射器针头连接三通管的下端。微气泡制备器通过调节注射器所抽取液体和气体的比例,可制备直径在500~1000μm之间的微气泡混悬液。在注入倒置的内置接种皿后,依靠细胞培养基的溶解破碎作用,形成直径100~250μm的微气泡。通过控制向内置接种皿内注入的微气泡混悬液的剂量,可调节微气泡密度;通过及时翻转内置接种皿,控制微气泡触碰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用于细胞水平研究气泡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开展,海上各类经济和军事活动日益频繁。减压病是潜水活动中面临的最主要的医学问题,其致病原因是体内(包括血管内)形成气泡。在临床手术和动静脉输液操作时,也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气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气泡。深入研究血管内气泡导致机体损伤的效应、阐明制伤机制、探索有效防治措施,成为潜水医学的重点,也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血管内气泡形成后,在血管内流动时会接触并损伤内皮细胞,并继发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诱发机体病理进程。目前关于血管内气泡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和机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模拟潜水快速减压使动物体内自发产生气泡,该方法能够真实模拟减压病的发生,但由于动物间存在严重的个体差异,导致其体内生成的气泡数量不等,气泡大小也难以控制,且会影响气泡损伤机制的研究;二是使用注射器直接向动物血管或细胞培养皿注射气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控制气体注射量,但所形成的气泡体积较大,甚至是气柱,难以精确控制气泡损伤强度,也不利于进行损伤机制的研究。当前用于非医学领域的微气泡制备装置结构复杂,加工困难,多使用油性液体,且无精确控制气泡数量的要求。尽管,本申请人前期已获批发明名称为“一种微气泡制备装置”(专利号ZL201420373485.4)和“一种离体血管微气泡灌流装置”(专利号ZL201420580635.9)的两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但该微气泡制备装置的结构仍有待简化。综上所述,目前在潜水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尚无成熟的细胞层多气泡触碰技术。
因此,如果能够设计出简单易行的微气泡制备器,按需生成大小均一、密度可控的微气泡,结合特制的细胞培养皿,搭建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必将对系统研究血管内气泡损伤效应、深入探索其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等产生极大的帮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研究血管内气泡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和机制以及探索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刺激强度可精确控制的一种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包括:
定制细胞培养皿,所述定制细胞培养皿包括皿盖、皿底和内置接种皿,所述内置接种皿游离倒置或正置于皿底,且所述内置接种皿的上缘呈垛口形;
微气泡制备器,所述微气泡制备器包括三通管、两个注射器和注射器针头,两个所述注射器分别连接三通管的上端和侧端,注射器针头连接三通管的下端。
优选地,在所述的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中,所述皿盖直径为30mm,高度为14mm;所述皿底直径为28mm,高度为15mm。
优选地,在所述的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中,所述内置接种皿直径为10mm,高度为8mm。
优选地,在所述的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中,所述内置接种皿上缘垛口形由间隔均匀分布的凸起和凹陷形成,所述注射器针头于所述凹陷处探入倒置在皿底的内置接种皿内。
优选地,在所述的细胞层多气泡触碰装置中,所述注射器均选用1ml注射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9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油墨原料混合器
- 下一篇:一种活性炭脱附空气恒温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