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圈及空调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40484.8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4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夏增强;高智强;高旭;王现林;吴俊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33 | 分类号: | F16L55/033;F16L55/04;F16F1/3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孟德栋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 容纳孔 管槽 可拆卸连接 空调管路 第二管 减震圈 本实用新型 固定可靠性 减震技术 线圈装配 装配效率 便利性 槽配合 线扎 匹配 老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管路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圈及空调管路,所述减震圈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有第一管槽,所述第二装配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管槽匹配的第二管槽;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连接的同时所述第一管槽与所述第二管槽组成管路容纳孔。通过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可拆卸连接以及第一管槽和第二管槽配合形成管路容纳孔完成管路进入管路容纳孔,降低了管路进入管路容纳孔的难度,装配便利性和装配效率均得到大大提高,且可拆卸连接的设计提高了装配的一致性,且避免了由于线扎老化造成的固定可靠性问题,极大地增加了线圈装配于管路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管路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圈及空调管路。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各种电器陆续进入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需要进一步改善。空调现在已经成为人们避暑取暖的必备,但是空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空调室外机的噪音问题。噪音的产生多是由于管路的震动引起的,尤其是管路中U形弯处的振动。目前为了减少振动,人们通常是在管路上增加阻尼块或减震圈,但是目前的减震圈都是在闭合减震圈中开设管路孔至外表面的切口,装配至管路后通过环绕其周向的线扎固定;管路进入管路孔中难度较大,线扎的装配效率低、装配一致性差,且由于其易老化导致其固定后的可靠性不足。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减震圈及空调管路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圈及空调管路。
一种减震圈,所述减震圈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有第一管槽,所述第二装配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管槽匹配的第二管槽;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连接后所述第一管槽与所述第二管槽组成管路容纳孔。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圈呈柱状,所述管路容纳孔的轴线与所述柱状减震圈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部具有第一装配面,所述第一管槽设于所述第一装配面内;所述第二装配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面匹配的第二装配面,所述第二管槽设于所述第二装配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结合面、第一管槽的底和第二结合面;
所述第二装配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结合面、第二管槽的底和第四结合面;
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连接后,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三结合面连接,所述第二结合面与所述第四结合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结合面在与所述第一管槽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结合面在与所述第一管槽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槽最深点与所述第二结合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管槽最深点与所述第一结合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管槽最深点与所述第四结合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管槽最深点与所述第三结合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
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三结合面分别与连接层连接;所述连接层覆盖于所述第一结合面和所述第三结合面的表面;所述第一管槽最深点与所述第二结合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第一管槽最深点与覆盖于所述第一结合面上的连接层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管槽最深点与所述第四结合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管槽最深点与覆盖于所述第三结合面上的连接层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结合面、所述第三结合面和所述连接层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三结合面成型后的角度为45°-180°。
进一步的,覆盖于所述第一结合面的连接层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缓冲槽;覆盖于所述第三结合面的连接层设有与所述第一缓冲槽一一对应匹配的第二缓冲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04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漏点检测提示功能的管材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阀门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