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41669.0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2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邓佳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吴超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B33Y10/00;B33Y5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易小艺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模 上边缘 下边缘 本实用新型 后支撑体 颈椎椎体 切除 医疗器械技术 假体松动 颈椎前路 次全切 中支撑 移位 术后 椎体 裁剪 并发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模包括设有实模体部、上边缘和下边缘,上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上顶端,下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下顶端,上边缘和下边缘通过实模体部连接成一整体;上边缘和下边缘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实模可以用于辅助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术中支撑体的裁剪,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假体松动移位等并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
背景技术
前路手术能够在直视情况下保证椎管得到彻底的减压,是脊柱外科领域不可或缺的手术人路,但是前方椎体的切除减压会导致前柱失稳,因此,有效地重建脊柱前柱稳定性是前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临床上颈椎前柱重建的材料包括髂骨、异体骨、钛网支、人工椎体等,上述材料安置于颈椎前柱减压处需术中反复裁剪,延长了手术时间,加大了出血量,术后仍有安置物松动移位等较高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后支撑体松动移位的并发症,重建颈椎前路减压后前柱稳定性;结构简单,易操作;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
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模包括设有实模体部、上边缘和下边缘,上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上顶端,下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下顶端,上边缘和下边缘通过实模体部连接成一整体;上边缘和下边缘各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所述实模体部为圆柱体,内为中空。
所述上边缘平行于头侧椎体下终板,下边缘平行于尾侧椎体上终板。
上边缘的角度为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上终板垂线的交角;下边缘的角度为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尾侧椎体上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下终板垂线的交角。
术前实模角度的选择尽量靠近上述标准的度数,优选为0°、2°、4°、6°或8°。上边缘和下边缘的角度倾斜方向以不同患者、不同节段有差异,可一致或不一致。
角度依据个体化恢复颈椎矢壮曲度,上下边缘角度不一致。
所述实模体部外径为11 mm或13mm。
所述实模体部内径为5.4mm。
实模体部高度12-90mm,每2mm递增。长度根据术中需要来匹配。
因为术中体位及切除终板的骨质有变化,因此术前还应在实模角度确定后选择不同长度的支撑体(2mm递增),以便于术中实时匹配,最后选择嵌合最为紧密的实模,并以此实模指导支撑体植入物的裁剪。
所述实模体部正前方上设有一个直径3.5mm的螺纹孔。正前方为上边缘和下边缘角度倾斜相反方向的一面。
在实模正前方设置螺纹,便于相对应的直径相同的螺纹手柄拧入固定,方便在术中把持,调整实模的位置和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术前计算机模拟手术:
(2)分别设计上、下边缘角度分别为0°、2°、4°、6°或8°,高度12-90mm,每2mm递增的实模若干,并用高精度3D打印机进行实物打印,制作材料为光敏树脂,材料通过FDA认证,可以短时间与人体体液接触,无毒副反应;
(3)测量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上终板垂线的交角;测量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尾侧椎体上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下终板垂线的交角;测量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与尾侧椎体上终板头尾侧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吴超,未经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吴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1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