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43721.6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9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瑞勇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H39/08;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孔 固定带 药熏 穴位 隔板 针灸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 贯通连接 魔术贴 母贴 药烟 内腔底壁 内腔分隔 内腔中部 过气管 置物腔 理疗 底端 药腔 气管 魔术 配合 刺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治疗装置,固定带的一侧端设有魔术贴母贴,固定带的另一侧端设有与魔术贴母贴相配合的魔术贴子贴,固定带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施针孔,固定带内设有药熏腔,药熏腔与施针孔之间是贯通连接,药熏腔的内腔底壁均匀的设有若干与施针孔相配合的辅助熏孔,药熏腔通过气管与药理筒的底端贯通连接;药理筒的内腔中部设有隔板,隔板把药理筒的内腔分隔成置物腔和药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固定在需要施针的部位,从而限定穴位,便于施针,然后通过施针孔完成施针工作,通过药理筒提供药烟,药烟通过气管进入药熏腔,并分别通过施针孔和辅助熏孔对穴位进行药理刺激,提高施针效果,且药烟直接作用在穴位上,使得理疗效果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灸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 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目前,在针灸过程中,在对穴位进行药理刺激时,由于针灸针的阻挡,使得药物远离穴位,导致药理刺激效果大幅下降,难以满足现代针灸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灸治疗装置,包括固定带和药理筒,固定带的一侧端设有魔术贴母贴,固定带的另一侧端设有与魔术贴母贴相配合的魔术贴子贴,固定带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施针孔,固定带内设有药熏腔,药熏腔与施针孔之间是贯通连接,药熏腔的内腔底壁均匀的设有若干与施针孔相配合的辅助熏孔,药熏腔通过气管与药理筒的底端贯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药理筒的内腔中部设有隔板,隔板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通孔,隔板把药理筒的内腔分隔成置物腔和药腔,置物腔设在药腔的上方,药腔的底端贯通连接气管,药腔的内腔底壁设有与气管相配合的引流斗,药腔的中部设有支撑网,支撑网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撑杆,支撑网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引流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药腔的一侧端设有通气窗,通气窗内设有第一密封盖,第一密封盖上设有第一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置物腔的顶端贯通连接排气孔,置物腔的内腔中部设有置物板,置物板的左右侧端对称设有置针板,置针板上插放有若干针灸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置针板是选海绵材质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置物腔的左右侧端对称设有置物窗,置物窗内设有第二密封盖,第二密封盖上设有第二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固定在需要施针的部位,从而限定穴位,便于施针,然后通过施针孔完成施针工作,通过药理筒提供药烟,药烟通过气管进入药熏腔,并分别通过施针孔和辅助熏孔对穴位进行药理刺激,提高施针效果,且药烟直接作用在穴位上,使得理疗效果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治疗装置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治疗装置的固定带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治疗装置的药理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瑞勇,未经杨瑞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3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