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气库的注采管柱的振动特性确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0765.1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8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东;钟炳成;林铁军;丁熠然;潘众;李华彦;荣伟;刘靓雯;杨永祥;王少波;吴应德;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H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柱 振动特性 注采管柱 储气库 进气口 模拟井筒 确定装置 出气口 力测试 储气罐 振动测试单元 本实用新型 采气过程 采气通道 单元设置 拉伸组件 振动参数 注气通道 第二轴 第一端 第一轴 封隔器 外壁 规律性 建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气库的注采管柱的振动特性确定装置,涉及储气库建设领域。该装置中模拟管柱拉伸组件(14)与模拟管柱(4)的第一端(41)连接;储气罐(1)与注气通道(2)的进气口(21)和采气通道(3)的进气口(31)连接,模拟管柱(4)的两端一一与出气口(22)和出气口(32)连接;振动测试单元(5)、第一轴向力测试单元(12)和第二轴向力测试单元设置在模拟管柱(4)的外壁上,模拟井筒(10)套设在模拟管柱(4)上,模拟封隔器(11)夹设在模拟井筒(10)与模拟管柱(4)之间。该装置可以测取模拟管柱(4)在注采气过程中的振动参数,从而可以据此对注采管柱的振动特性有规律性的认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气库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气库的注采管柱的振动特性确定装置。
背景技术
储气库是将长输管道输送来的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封闭空间而形成的一种人工气田或气藏,其在天然气生产调峰和天然气资源储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储气库中一般有多个储气井,可以通过注采管柱向储气井中注气,且可以通过注采管柱从储气井中采气。
储气库工作过程中,气体在注采管柱中流动时会诱发注采管柱产生耦合振动,从而导致注采管柱在长期使用之后容易发生振动失效,带来安全隐患,由此严重制约着储气库的安全平稳运行。因此,亟需一种储气库的注采管柱的振动特性确定装置,以使研究人员可以对注采管柱的振动特性有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便于对注采管柱进行可靠的安全性评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气库的注采管柱的振动特性确定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无法对注采管柱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气库的注采管柱的振动特性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模拟管柱拉伸组件、储气罐、注气通道、采气通道、模拟管柱、振动测试单元、模拟井筒、模拟封隔器、第一轴向力测试单元和第二轴向力测试单元;
所述模拟管柱拉伸组件与所述模拟管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模拟管柱拉伸组件用于对所述模拟管柱进行拉伸,以给所述模拟管柱施加轴向力;
所述储气罐分别与所述注气通道的进气口和所述采气通道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注气通道的出气口与所述模拟管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气通道的出气口与所述模拟管柱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振动测试单元设置在所述模拟管柱的外壁上,所述模拟井筒套设在所述模拟管柱上,所述模拟封隔器夹设在所述模拟井筒的内壁与所述模拟管柱的外壁之间;
所述第一轴向力测试单元和第二轴向力测试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模拟管柱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轴向力测试单元设置在所述模拟封隔器与所述模拟管柱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轴向力测试单元设置在所述模拟封隔器与所述模拟管柱的第二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接头与所述模拟管柱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接头与所述注气通道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三接头用于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接头与所述模拟管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接头与所述采气通道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三接头用于与外界连通。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阀门;
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接头与所述储气罐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二接头与所述注气通道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三接头与所述采气通道的进气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气体流量控制阀和气体流量计;
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和所述气体流量计均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接头之间。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气体压力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0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