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1112.5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3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汪诚;罗嵩;张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J3/45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单虎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反射镜 机械运动 调试 偏转 半反半透镜 本实用新型 信号接收器 调试难度 发生移动 固定状态 光学部件 光学系统 红外光源 精密运动 气室安装 扫描过程 使用环境 吸收池 充气 抽气 动镜 气泵 气室 反射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包括红外光源、半反半透镜、吸收池、信号接收器及两个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的反射侧设置有气室,其中一个气室上连接有内充气和抽气的气泵。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取消了动镜,两个反射镜都处于固定状态,调试好后不会发生移动和偏转情况。扫描过程光学部件没有机械运动,大大增强了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也大大降低。由于没有了精密运动部件,只需将两个气室安装稍加调试即可,制造和调试难度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动镜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背景技术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的核心部件是迈克尔逊干涉仪,红外光源发出的光分别通过动镜和定镜反射后通过吸收池,最后到达光信号接收器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改变两路光的光程差,使得两路光的干涉情况发生变化,那么光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光信号也同样发生变化,从而完成光谱扫描。现有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都是通过使动镜运动从而使光程差发生变化,完成光谱扫描。动镜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保持匀速运动,并且动镜的轻微晃动或者倾斜都会对接收的信号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对机械运动部分的要求非常严格,加工和组装难度较大,使用中的震动也很容易对检测造成影响。
如图1所示,为传统迈克尔逊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构示意图。系统主要由准直镜L1,分束器BS,固定反射镜M1,动镜M2,成像镜L2和探测器D组成。光线经过准直镜L1准直后进入干涉仪系统,分束器BS将光线分为透射和反射两路光,其中反射光经过定镜M1反射后回到分束器BS,透射光经过动镜M2反射后也返回分束器BS,两路光在分束器汇合后形成干涉光,其中一部分光经成像镜L2汇聚后被探测器D接收。工作过程中,随着动镜M2的往复平动,使得干涉仪的两臂产生随时间变化的光程差,系统光程差与动镜M2移动距离d相关。
中国专利号:201110007063.6,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傅立叶红外的干涉光调制的新型驱动装置”,提供了一种利用超声波马达控制动镜运动的方法,采用了控制精度高的超声波马达进行动镜运动的控制,能够提高控制精度,但是仍然具有机械运动固有的零件加工难度大,组装和使用要求高的特点。
中国专利号:201310510306.7,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用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动镜扫描装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结构支撑的音圈电机动镜扫描方案。从专利的表述来看,该专利采用的仍然是采用机械运动方式,并且没有解决动镜运动时角度变化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用动镜移动实现光程变化时,动镜在运动过程难以保持匀速运动,轻微晃动或倾斜都会对接收的信号产生很大影响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气室气体密度变化实现光程差,无需动镜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包括红外光源、半反半透镜、吸收池、信号接收器及两个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的反射侧设置有气室,其中一个气室上连接有向内充气和抽气的气泵。
作为优选,所述气室内气体为氮气。
作为优选,所述气室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气泵,控制气泵的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施例所述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取消了动镜,两个反射镜都处于固定状态,调试好后不会发生移动和偏转情况。扫描过程光学部件没有机械运动,大大增强了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也大大降低。由于没有了精密运动部件,只需将两个气室安装稍加调试即可,制造和调试难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11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模式气体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组分氟利昂气体红外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