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应不同尺寸膜卷的旋转扫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1973.3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7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潘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埃斯顿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涂春春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卷 条形码 从动滚轮架 滚筒外圆 滚筒圆周方向 本实用新型 条码读取器 主动滚轮架 设备操作 伺服调整 自动对焦 自动识别 便捷性 扫码枪 产线 滚筒 取下 条码 外圆 底座 粘贴 自动化 智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应不同尺寸膜卷的旋转扫码机构,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对识读滚筒类外圆面上的条形码存在以下缺陷:粘贴在滚筒外圆面的条码,因滚筒外圆自由度不定,导致条形码会存在沿滚筒圆周方向任意位置上,扫码枪不能自动识别的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适应不同尺寸膜卷的旋转扫码机构,包括扫码台底座、从动滚轮架、主动滚轮架、伺服调整组件和自动对焦条码读取器。优点,本适应不同尺寸膜卷的旋转扫码机构,可以提高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当带有端部条形码的膜卷需要扫码时,只需要将有条形码一端放置在从动滚轮架上,待扫码完成后,取下膜卷完成扫码动作,使用旋转扫码机构自动化程度高,可与智能产线完美对接,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应不同尺寸膜卷的旋转扫码机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一种激光条码识读装置及条码识读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1916357A)公开了一种激光条码识读装置及条码识读方法,对贴有条形码的物件进行扫码识读,记录数据。但对识读滚筒类外圆面上的条形码存在以下缺陷:粘贴在滚筒外圆面的条码,因滚筒外圆自由度不定,导致条形码会存在沿滚筒圆周方向任意位置上,扫码枪不能自动识别;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可自动识别位置发生变化的扫码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对识读滚筒类外圆面上的条形码存在以下缺陷:粘贴在滚筒外圆面的条码,因滚筒外圆自由度不定,导致条形码会存在沿滚筒圆周方向任意位置上,扫码枪不能自动识别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应不同尺寸膜卷的旋转扫码机构,包括扫码台底座、从动滚轮架、主动滚轮架、伺服调整组件和自动对焦条码读取器,
扫码台底座放置在地面上,伺服调整组件水平设置在扫码台底座的工作台面上,从动滚轮架竖直设置在扫码台底座的工作台面上且位于伺服调整组件的一端头处,主动滚轮架竖直设置在伺服调整组件上,膜卷放置在从动滚轮架和主动滚轮架上并通过主动滚轮架驱动膜卷整体绕轴线旋转,通过伺服调整组件调整主动滚轮架相对于从动滚轮架的位置用来适应不同尺寸的膜卷;自动对焦条码读取器设置在从动滚轮架上且位于从动滚轮架的内侧用于读取粘贴在膜卷滚筒外圆面的条码。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从动滚轮架包括“L”型支架和两个滚轮,“L”型支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扫码台底座的工作台面上,两个滚轮分别通过轴转动设置在“L”型支架的顶部,两个滚轮之间设置间距且两个滚轮的轴线均水平。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L”型支架上设置两个三角加强筋,自动对焦条码读取器设置在“L”型支架的底部的底板上且位于两个三角加强筋之间。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主动滚轮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截面为“T”型的主动支架、一个主动滚轮和一个从动滚轮,主动支架固定在伺服调整组件上,第一伺服电机水平设置在主动支架上,主动滚轮设置在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从动滚轮通过轴转动设置在主动支架上,从动滚轮和主动滚轮之间设置间距,主动滚轮与从动滚轮的轴线均水平。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膜卷的一端支撑在两个滚轮上,膜卷的另一端同时支撑在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上,主动滚轮转动带动膜卷转动。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伺服调整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线性滑台,第二伺服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线性滑台,主动滚轮架内的主动支架竖直设置在线性滑台上。通过第二伺服电机驱动固定在线性滑台上的主动滚轮架沿线性滑台长度方向作定尺寸移动,满足卷类产品在长度范围为300mm-1200mm方向上调整需求。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扫码台底座包括四个支腿,在每个支腿的底部均设置有将支腿固定在地面上的可调地脚,可调地脚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到地面上。可调地脚,防止安装地面不平,通过调整4个地脚的高度,使旋转扫码平台水平固定在地面上,提高设备在后期使用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埃斯顿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埃斯顿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1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