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装重型木屋墙面拼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2666.7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5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凤华;璩俊达;尹桂富;孟庆秋;林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绿洲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丽区自贸试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板 墙体 木屋 本实用新型 预留连接件 拼装结构 底座圈 可拆装 滑槽 拼装 墙面 可拆卸设置 滑动连接 使用寿命 墙面板 柱顶部 隔窗 弯矩 整块 屋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拆装重型木屋墙面拼装结构,主要涉及木屋技术领域。包括墙体柱及连接在墙体柱之间的条板;所述墙体柱与底座圈梁上的墙体柱预留连接件拼装,所述墙体柱上设有滑槽,相邻两个墙体柱之间设置拼装的条板,所述条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墙体柱顶部可拆卸设置木屋屋顶预留连接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现有技术中的整块墙面板采用多个条板进行代替,而且条板与条板之间、条板与墙体柱之间、条板与底座圈梁之间均进行防透风处理;而且条板与墙体柱之间连接不再存在弯矩,安装隔窗时更加方便、科学且不会影响条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屋技术领域,具体是可拆装重型木屋墙面拼装结构。
背景技术
木屋被誉为“会呼吸的房子”,是因木材会释放芬多精和负离子,它能够消除残留在空气中的病菌,使居住在里面的人防御力得到提高,使人保持头脑清醒等养生功效。而且布设线路方便、保温隔热、耐腐蚀不生锈,保护环境、耐水防潮、性价比高等优点。
为了防止墙面透风,市面上现有的木屋墙面拼装方式都是用整块板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两侧墙体柱进行固定,墙体柱上要嵌入铁质螺纹连接座,用于与螺栓连接。螺栓不能直接螺纹连接到墙体柱内,因为墙体柱为木材,其开设的螺纹孔很容损坏。墙体柱上嵌入铁质螺纹连接座无疑增加了墙体柱的制造工序,而且对于墙面板与铁质螺纹连接座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高,拼装过程很不方便。
而且,由于墙面板整块板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两侧墙体柱进行固定,若在墙面板上设置隔窗时,由于隔窗自重很重,隔窗自重会对底部的整块墙面板施加一个重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底部的整块墙面板与两侧墙体柱螺纹连接处产生弯矩,时间一长墙面板老化严重,容易出现变形,大大影响墙面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拆装重型木屋墙面拼装结构,它将现有技术中的整块墙面板采用多个条板进行代替,而且条板与条板之间、条板与墙体柱之间、条板与底座圈梁之间均进行防透风处理;而且条板与墙体柱之间连接不再存在弯矩,安装隔窗时更加方便、科学且不会影响条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可拆装重型木屋墙面拼装结构,包括墙体柱及连接在墙体柱之间的条板;所述墙体柱与底座圈梁上的墙体柱预留连接件拼装,所述墙体柱上设有滑槽,相邻两个墙体柱之间设置拼装的条板,所述条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墙体柱顶部可拆卸设置木屋屋顶预留连接件。
所述墙体柱预留连接件包括底座和插柱,所述底座螺栓固定在底座圈梁上,所述底座和插柱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插柱与墙体柱底部的柱槽插接拼装。
相邻两个所述墙体柱之间的底座圈梁上设有限位筋板,所述限位筋板上设有与条板相配合插接的条形槽。
所述条形槽槽壁设有第一橡胶垫片。
所述条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呈“Z”字形面,上下相邻两块条板之间通过“Z”字形面配合拼接,所述“Z”字形面上设有第二橡胶垫片。
所述墙体柱顶部与木屋屋顶预留连接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木屋墙面上设有可拆卸的隔窗,所述隔窗两侧设有与条板插接、滑动连接的竖向槽。
所述墙体柱上的滑槽内壁设置第三橡胶垫片。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装置将现有技术中的整块墙面板采用多个条板进行代替,条板与条板之间通过墙体柱的滑槽滑动叠加在一起,不存在固定连接关系,因而条板与墙体柱之间不会产生弯矩。而且条板与条板之间、条板与墙体柱之间、条板与底座圈梁之间均设置橡胶垫片进行防透风处理;隔窗在自重均施加在横向设置的条板上,而且隔窗两侧设有与条板插接、滑动连接的竖向槽,安装隔窗时更加方便、科学且不会影响条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绿洲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绿洲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26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