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工作模式的计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5470.3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志坚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3000 云南省文山***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主体 防护罩 马达 工作模式 一端设置 支撑底座 紧压板 前表面 限位槽 风扇 计算机 显示屏 弹簧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 平面玻璃镜 外表面设计 一体式结构 内部设置 转轴转动 后表面 卡合 位槽 清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工作模式的计算机,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计算机主体,所述计算机主体的前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显示屏,所述计算机主体的后表面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计算机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的一端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马达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通过在计算机主体的外表面设计防护罩和在防护罩的前表面设计平面玻璃镜,避免放置在桌面上时,容易导致计算机的外表面落入灰尘,同时对显示屏不易清洁与保护,可以将防护罩卡合在计算机主体的外表面,紧压板与计算机主体的外表面接触,由弹簧发生形变的作用通过紧压板将防护罩与计算机主体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工作模式的计算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现有的计算机在长时间工作时,内部工作会发热,散热性不好,容易减少电脑使用寿命,当放置在桌面上时,容易导致计算机的外表面落入灰尘,同时对显示屏不易清洁与保护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工作模式的计算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工作模式的计算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计算机在长时间工作时,内部工作会发热,散热性不好,容易减少电脑使用寿命,当放置在桌面上时,容易导致计算机的外表面落入灰尘,同时对显示屏不易清洁与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工作模式的计算机,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计算机主体,所述计算机主体的前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显示屏,所述计算机主体的后表面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计算机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的一端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马达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前表面设置有平面玻璃镜,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表面设置有紧压板,所述紧压板与所述防护罩的连接处设置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嵌入所述防护罩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前表面矩形结构与所述平面玻璃镜的矩形结构相吻合,且所述平面玻璃镜与所述防护罩通过胶液粘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与所述计算机主体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紧压板固定连接,且所述防护罩的内表面矩形结构与所述计算机主体的外表面矩形结构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马达与所述计算机主体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槽嵌入所述计算机主体的后表面内部。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主体与所述支撑底座通过螺栓旋合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为椭圆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计算机主体的后表面设计马达与风扇,避免现有的计算机在长时间工作时,内部工作会发热,散热性不好,容易减少电脑使用寿命,可以打开开关,使得马达运转带动风扇转动,由风扇转动向外部通风进行散热,解决了计算机长时间工作内部散热不好的问题。
(2)通过在计算机主体的外表面设计防护罩和在防护罩的前表面设计平面玻璃镜,避免放置在桌面上时,容易导致计算机的外表面落入灰尘,同时对显示屏不易清洁与保护,可以将防护罩卡合在计算机主体的外表面,紧压板与计算机主体的外表面接触,由弹簧发生形变的作用通过紧压板将防护罩与计算机主体固定,固定后平面玻璃镜刚好位于显示屏的前表面,解决了对显示屏不能保护和计算机外表面落入灰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与计算机主体前表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志坚,未经马志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54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