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体温计检定用恒温槽性能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5672.8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8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龙;曾涛;陈乐;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5/00 | 分类号: | G01K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槽 铂电阻 长短刻度 电子体温计 套管 滑块 检定 性能测试装置 液位测量组件 本实用新型 测试过程 垂直布置 固定套装 活动套嵌 性能测试 夹板 刻度棒 水平夹 上端 槽壁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体温计检定用恒温槽性能测试装置。在恒温槽上方放置长短刻度杆,长短刻度杆相垂直布置固定在恒温槽槽壁上;在长短刻度杆上设有滑块,滑块活动套嵌于长短刻度杆上,每个滑块上安装有铂电阻套管,铂电阻套管的刻度起始处在上端,铂电阻固定套装于铂电阻套管中;在恒温槽还设置有液位测量组件,液位测量组件包括水平夹、恒温槽壁夹板、固定夹和刻度棒。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恒温槽性能测试无法在电子体温计检定用恒温槽处于工作状态时测试其性能的问题,可以精确得到铂电阻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及深入液体深度,并且结构简单,使得整个测试过程更加精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技术领域的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涉及针对医用电子体温计的一种电子体温计检定用恒温槽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6330690U,授权公告日2017年7月14日,专利名称《一种电子体温计自动检定装置》,该方法公开了一种电子体温计自动检定方法,可以提高电子体温计检定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使用了两个恒温槽,温度分别设定在37摄氏度和41摄氏度,该实用新型要求所用恒温槽的工作区域为一个较窄的长条带状区域,对于恒温槽的性能要求为在十分钟内温度波动性在正负0.05摄氏度,均匀性在正负0.05摄氏度之间。根据该实用新型所述,在电子体温计的检定过程中,电子体温计从恒温槽的一边进入,在某一固定位置停留拍照,然后后从恒温槽的另一边离开恒温槽,这一过程是不断重复的,即恒温槽的温场不断被电子体温计破坏,在这种工作状态下恒温槽的性能与没有电子体温计进出恒温槽时的性能相比是下降的,但是具体下降了多少是未知的,因此必须有一种测试方法能够实现在恒温槽工作状态下准确测试其性能是否满足检定电子体温计的要求;然而目前存在的恒温槽性能测试方法都不能满足准确性这一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针对电子体温计检定用恒温槽的性能测试方法,能够准确测出电子体温计检定用恒温槽在工作状态下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并且由于电子体温计在恒温槽中的移动路径是固定的,因此还需要该测试方法能够准确得知铂电阻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及深入液体部分的深度。
目前已有的恒温槽性能测试方法没有考虑到外界存在持续扰动的情况,因此都是采用一支铂电阻固定在工作区域中心点进行测试,一支铂电阻移动测试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整个测量过程持续时间太久,并且一次测量一个点的温度导致无法全面得到每个测试点温度持续变化情况,对电子体温计检定用恒温槽的性能测试会产生极大的误差,而电子体温计检定用恒温槽需要的性能是很高的,想要准确测试就需要在测试过程中每个测量点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温度都是知道的。
恒温槽在稳定后的温度曲线近似一条正弦曲线,《JJF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要求在进行恒温槽均匀性的测试过程中,对移动铂电阻和固定铂电阻轮流读数四次,如果在某一时间段移动铂电阻和固定铂电阻读取的四次示值皆处于波峰与波谷中间,就会得出这一点与中心点的温差近乎为零,并没有真实反映出恒温槽的均匀性。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3616022 U,授权公告日2014年5月28日,专利名称《恒温槽温场测试用夹具》,该方法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圆形恒温槽的测试用夹具,只需转动夹具就能达到移动温度计的功能,避免了温度计的多次插拔,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局限性大,只能用于圆形恒温槽,且无法获知铂电阻在水中的深度和位置。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2748148 U,授权公告日2013年2月20日,专利名称《一种标准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装置》,该方法公开了一种标准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装置,能够使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稳定固定在要求的插入点,并且装有标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并不能测量到恒温槽内液体的深度,并且读数只能依靠在较远处平视,读数误差较大,不能准确测量恒温槽中铂电阻所在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5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铸铁换热器的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压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