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DRS连接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1639.6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0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马东方;查云飞;江泽标;彭福滨;严南山;谢健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1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动 驱动杆 襟翼 本实用新型 舵机 攻角 车辆行驶过程 舵机输出轴 汽车尾翼 尾翼 铰接 牵动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出DRS连接传动机构,用于带尾翼的汽车,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舵机、驱动杆和襟翼结构;所述襟翼结构包括可动翼;所述可动翼铰接于汽车尾翼处并以驱动杆与所述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舵机以驱动杆牵动可动翼以改变可动翼的攻角;本实用新型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动态地调整襟翼攻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DRS连接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赛车在不同工况下运动,在直线运动工况下需要减小阻力以便于车辆加速,在过弯工况下需要增加负升力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尾翼上阻力主要来自于大攻角下的襟翼。
对于尾翼上襟翼的调节,现在主要处理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不调整襟翼的攻角,以牺牲直线加速运动状况下的减阻效果,仅保留弯道工况下尾翼产生的下压力。另一类是对襟翼进行二次拆装,通过预留孔洞,在单一工况下,在直线运动状态将襟翼调整成小攻角,在单一过弯运动状态下将襟翼调整成大攻角状态,但仅仅适合单一工况,对于既有直线又有弯道的复杂工况不能满足。
现有技术下对襟翼调节不能满足复杂工况,或仅仅满足某一工况,对尾翼的气动性没有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DRS连接传动机构,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动态地调整襟翼攻角。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DRS连接传动机构,用于带尾翼的汽车,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舵机、驱动杆和襟翼结构;所述襟翼结构包括可动翼;所述可动翼铰接于汽车尾翼处并以驱动杆与所述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舵机以驱动杆牵动可动翼以改变可动翼的攻角。
所述可动翼水平设置;襟翼结构中包括多片水平设置的攻角可变的可动翼;所述襟翼结构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翼;所述固定翼固定于汽车尾翼处;所述舵机设于固定翼处。
各可动翼的同一侧面处均设有牵引柄;相邻可动翼的牵引柄以连杆铰接连接,把各片可动翼组合为攻角能同步改变的组合体;所述固定翼侧面设有下凹位用于固定舵机;所述下凹位内的舵机的输出轴从固定翼侧面探出;舵机的输出轴以驱动杆与组合体内的牵引柄相连。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相连的车况检测模块;所述车况检测模块包括设于车体处的角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与舵机相连并按车况检测模块检测的车况数据,对可动翼的攻角进行调整。
所述汽车为赛车;所述可动翼、固定翼的截面均呈流线形;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当控制模块根据车况数据判定赛车处于过弯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舵机加大可动翼的攻角;当控制模块根据车况数据判定赛车处于直线运动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舵机减小可动翼的攻角。
所述固定翼位于襟翼结构的最下方;可动翼数量为两片以上且以连杆顺序连接。
所述襟翼结构以天鹅形的支架固定于汽车尾部。
本实用新型能在赛车运动状况下,通过角度传感器设计,将车况信号传给单片机,进而控制舵机,舵机输出转矩给连接传动机构,连接机构控制自动调整襟翼的攻角,以满足复杂工况下车辆运动,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即在直线上达到减小阻力的效果,在过弯上增加负升力效果提高赛车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用杆件与舵机和可动翼相连,通过舵机输出转矩,将转矩通过杆件传递,同时可动翼与杆件相连,进而带动可动翼转动;多片可动翼之间同样使用杆件相连,即可实现多片翼片同时转动,从而强化了气动姿态的调节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连接传送机构,解决了襟翼不能调整攻角或调整攻角困难的问题,可提高赛车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1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程式赛车的尾翼
- 下一篇:一种行走机构、履带式行走系统及移动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