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3357.X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7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许东东;高朝岗;胡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英管 电烤机 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 发热丝 内壳体 热缓冲 电源电连接 使用安全性 变形间隙 触电事故 外壳体 漏水 侧壁 壳体 异响 罩装 冲洗 预留 组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烤机,包括内壳体及罩装于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在内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发热管,发热管包括石英管及设于石英管内的发热丝,所述石英管内还设有热缓冲段,发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热缓冲段与石英管外的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烤机发热管组装时须预留一定的变形间隙,不仅会产生碰撞异响,且冲洗时也极易发生漏水触电事故,降低了使用安全性等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烤机,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有效的避免了异响和漏水触电现象,并降低跌落时爆管风险的电烤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热管种类按照发热元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金属电热管,如不锈钢电热管、石英电热管、卤素电热管等这都是以金属发热丝作为基础发热元件;另一种是非金属发热管,如碳纤维发热管。
发热管的两侧一般带有陶瓷绝缘头,中间主体部位为发热区域,管材主要为透明石英管。由于发热管通电加热时温度达到500度以上,而石英管又存在热胀冷缩现象,即热胀冷缩后自身会产生轻微的变形,因此石英管与金属板材间往往不能紧配,须要留有一定的变形间隙,由此导致摇晃机身时,会产生石英管与金属板材碰撞的声音,同时该间隙的存在,在冲洗时也极易发生漏水触电事故,降低了使用安全性。另外由于陶瓷头所在区域温度较高,也影响了导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有效的避免了异响和漏水触电现象,并降低跌落时爆管风险的电烤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烤机组装时发热管须预留一定的变形间隙,不仅会产生碰撞异响,且冲洗时也极易发生漏水触电事故,降低了使用安全性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电烤机,包括内壳体及罩装于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在内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发热管,发热管包括石英管及设于石英管内的发热丝,所述石英管内还设有热缓冲段,发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热缓冲段与石英管外的电源电连接。通过在石英管内的发热丝两端设置热缓冲段,使发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热缓冲段与石英管外的电源电连接,热缓冲段的温度比发热丝形成的有效发热区域温度低,从而有利于降低有效发热区域对发热管两端的陶瓷头的热传导,由此石英管的热胀冷缩现象明显减小,即石英管的变形量减小,石英管与金属板材间无须预留变形间隙,安装时二者紧配,摇晃机身时即不会产生石英管与金属板材碰撞现象,冲洗时也不会发生漏水触电事故,使用安全性高;同时由于陶瓷头所在区域温度相对有效发热区域的温度低,使导线处于温度较低的安全环境中,因此延长了导线的使用寿命。
热缓冲段可以是其它导电体材料,作为优选,所述热缓冲段为导电丝。导电丝形成的热缓冲段成本低,导电性能好。
作为优选,在所述发热丝与热缓冲段的连接处外套装有环形挡片。通过在发热丝与热缓冲段间设置环形挡片,利于阻止发热丝形成的有效发热区域向热缓冲段传递热量,不仅提高发热丝的热效率,减少热损耗,同时可降低热缓冲段温度,利于减小石英管的变形量。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丝与热缓冲段的长度比小于10。发热丝与热缓冲段的长度比设定在合理范围内,有利降低石英管两端的温度值,以满足两端可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的要求。
作为优选,在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间设有固定板,内壳体与固定板间形成内散热通道,外壳体与固定板间形成外散热通道,发热管两端对应的陶瓷头延伸至外散热通道内。通过在内、外壳体间设置固定板,固定板的内侧形成内散热通道,外侧形成外散热通道,使发热管两端对应的陶瓷头设置于外散热通道内,一是利于发热管与固定板实施固定连接,二是由于陶瓷头所在的外散热通道温度相对内散热通道的温度低,因此采用低规格的导线即可满足温度使用要求,即可降低发热管外部的导线使用规格,节约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33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