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操作机旋转观察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6668.1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4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杜怡萱;高原雪;林刚;刘胜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九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5/00 | 分类号: | B25H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蒋秀清 |
地址: | 6182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套筒 操作机 支撑柱 轴承设置 轴承 观察 本实用新型 工作台移动 观察平台 观察台 上端部 外固定 下端部 内套 头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操作机旋转观察台,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外套设有旋转套筒,旋转套筒内套设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均套设于支撑柱外,其中一个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的上端部,另一个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的下端部;所述旋转套筒外固定连接有观察平台;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观察人员的人身风险,且不需要观察人员随操作机的工作台移动,不易头晕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操作机观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机旋转观察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观察操作机工作台的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1.工件在操作机工作台上焊接过程中,工作转台是在做旋转运动的,因此观察人员也得根据变位台的运动实时的走位,以确保自己能够在合适的位置观察焊缝熔池,时间长了,就会头晕;
2.操作机工作转台处于运动状态,若观察人员专心观察熔池,则会对周围危险源缺少防范意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操作机工作转台处于相对较高位置,工作台面距离地面约1600mm,一直以来没有固定的攀爬工具,上下旋转平台不方便;
故设计一种操作机观察平台,可以实现工作转台上实时观察熔池以及登高作业功能,且可以旋转至侧方位,工件上下变位台不受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观察操作机工作台的观察方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机旋转观察台。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法如下:
一种操作机旋转观察台,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外套设有旋转套筒,旋转套筒内套设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均套设于支撑柱外,其中一个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的上端部,另一个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的下端部;所述旋转套筒外固定连接有观察平台。
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轴承分别为深沟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的上端部,圆锥滚子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的下端部。
进一步限定,该操作机观察平台还包括拉筋,拉筋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套筒固定连接,拉筋的另一端与所述观察平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旋转套筒外沿其轴向方向固定连接有爬梯;所述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底板;所述观察平台上沿其纵向方向固定连接有护栏。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首先将支撑柱固定于操作机工作台附近,通过外力作用于观察平台,使得旋转套筒绕着支撑柱旋转,从而带动观察平台旋转,用以避开操作机工作台的正上方,实现操作台上工件的取放;当需要观察焊缝熔池时,对观察平台施加外力使得观察平台归位,借助其他工具使得观察人员站于观察平台上,降低观察人员的人身风险,且不需要观察人员随操作机的工作台移动。
2.拉筋用于连接观察平台和旋转套筒,直接拉动拉筋使得其绕旋转套筒的圆周移动,从而实现观察平台的移动和归位。
3.爬梯用于辅助观察人员进入或离开观察平台,安装底板用于与操作机旁的安装面连接,实现操作机旋转观察台的固定,护栏用于确保观察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支撑柱;2-旋转套筒;3-观察平台;4-拉筋;5-爬梯;6-安装底板;7-护栏;8-工件;9-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九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德阳九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66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工具架
- 下一篇:一种金属制品运输工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