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全自动支撑头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7191.9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3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宋爽;姚鸿梁;徐辉;王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禾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虹口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头 集成泵站 控制器 千斤顶 支撑头总成 法兰盘 一体化 本实用新型 上盖板组件 基坑工程 螺栓连接 前加强板 线缆连接 移动盖板 后侧板 机械锁 总成本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全自动支撑头总成。一种一体化全自动支撑头总成,包括支撑头框架(11),支撑头框架(11)包括上盖板组件(12)、移动盖板(14)和前加强板(16),其特征是:还包括千斤顶(13)、机械锁(15)、集成泵站(17)、控制器(18)和法兰盘(19),支撑头框架(11)的后侧板和法兰盘(19)通过螺栓连接,千斤顶(13)设于支撑头框架(11)的中部,集成泵站(17)和控制器(18)这两者都设于支撑头框架(11)内,集成泵站(17)和控制器(18)这两者通过线缆连接。本实用新型安装便捷,调动灵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全自动支撑头总成。
背景技术
用在基坑围护结构支护中的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现场施工设备一般由数控泵站和支撑头两部分组成,数控泵站的核心部件是控制中心和动力输出源,一般放在基坑边上;支撑头和钢支撑通过螺栓连接后架设在基坑两端围护结构上设计指定的位置,用来对围护结构施加轴力,从而限制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支撑头的动力来自数控泵站,两者通过油管和线缆连接,油管是动力的传输介质,线缆用来传输数据信号。
通常一个数控泵站可以控制八台支撑头,动力输出源为一个,对每个支撑头的轴力加载和卸载只能一一控制,无法同时进行。泵站与各个支撑头之间用液压油管连接,在施工过程中油管易被破坏从而导致支撑轴力失效。在设备安装和拆除的时候,调动设备需要重接油管,现场泥浆杂质也极易进入液压设备从而导致系统失效,因此设备需要经常维护。数控泵站需要工作台,会占据一定的施工空间,其摆放的位置要考虑不影响现场施工的同时还要保证液压油管合理布设,减少油管线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装便捷、调动灵活的开挖防护设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全自动支撑头总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一体化全自动支撑头总成,包括支撑头框架,支撑头框架包括上盖板组件、移动盖板和前加强板,构成整个系统的保护壳,其特征是:还包括千斤顶、机械锁、集成泵站、控制器和法兰盘,支撑头框架的后侧板和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千斤顶设于支撑头框架的中部,千斤顶的油缸连接卸压管,所述卸压管上串联卸压阀,千斤顶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机械锁,两个机械锁互相平行,机械锁都通过前加强板连接千斤顶,在千斤顶施加轴力时油缸向外伸出,推动前加强板向外移动时同步带动机械锁共同发生向外的位移,同时移动盖板作为保护上盖也同步向外伸出,集成泵站和控制器这两者都设于支撑头框架内,集成泵站和控制器这两者通过线缆连接,控制器控制集成泵站的加载和卸载。
所述的一体化全自动支撑头总成,其特征是:集成泵站设于支撑头框架内千斤顶的上方,集成泵站由油箱、泵和液压油路构成,集成泵站通过液压油路连接千斤顶,集成泵站用于为千斤顶提供所需的液压动力。
所述的一体化全自动支撑头总成,其特征是:控制器设于机械锁的下方,控制器包括可编程式逻辑控制器、电源组件和数据采集器,控制器通过控制集成泵站的动力来控制千斤顶的动作,同时采集千斤顶的压力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至本地控制中心。
一体化全自动支撑头总成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
加载:支撑头框架后侧板和钢支撑通过法兰盘螺栓连接后吊装至基坑内指定位置然后固定,随后对钢支撑进行轴力的施加,即由基坑现场的本地控制中心发出加载指令以加载一体化支撑头总成,一体化支撑头总成中的控制器内部的可编程式逻辑控制器PLC接收到本地控制中心的加载指令后,控制一体化支撑头总成中的集成泵站运行,按照加载指令为千斤顶精确加载,千斤顶在加载时卸压阀关闭且油缸向外伸出,推动前加强板向外移动同时带动机械锁共同发生向外的位移,移动盖板作为保护上盖同步向外伸出,一体化支撑头总成中的前加强板与基坑围护结构接触,将钢支撑的轴力传递给围护结构,抵抗围护结构发生向基坑内侧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禾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禾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71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框架式双排桩水泥土墙基坑围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排式基坑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