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匀热管板相变微制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8921.7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8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董健;董鹤;赵创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3/00 | 分类号: | F25B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板 冷却水管 冷凝板 蒸发池 蒸发器 四棱台结构 冷凝表面 纳米结构 冷凝器 热管板 制冷器 键合 半球结构 二级结构 双层结构 外部框架 超疏水 硅表面 浸润性 下表面 自驱动 液滴 异质 背面 隔离 制作 | ||
1.一种匀热管板相变微制冷器,包括蒸发器(1)、冷凝器(2)、冷却水管(3)玻璃板(4)和外部框架(5),其特征在于:蒸发器(1)是由带有微米四棱台结构(10)和纳米半球结构(11)的硅表面制作而成,冷凝器(2)由12块带有微米V形槽(12)和纳米圆柱结构(13)的冷凝板(8)组成,并且每块冷凝板(8)的下表面与玻璃板(4)键合;外部框架(5)起到固定作用;所述蒸发池(6)位于蒸发器(1)正面,所述蒸发池(6)底面上有均匀分布的微米四棱台结构(10)和纳米半球结构(11),形成双层异质微纳二级结构;所述冷凝表面上有微米V形槽(12)和纳米圆柱结构(13)双层结构,形成梯度浸润性超疏水液滴自驱动表面,所述纳米圆柱结构(13)以变间距的形式分布在微米V形槽(12)表面,所述微米V形槽(12)均匀分布在冷凝表面上;所述玻璃板(4)与冷凝板(8)背面键合形成冷却水管(3),所述蒸发池(6)内的液体与冷却水管(3)相互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热管板相变微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3)与外界连接并且横截面是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热管板相变微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微米棱台结构(10)和冷凝板(8)正面微米V形槽结构(12)由硅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热管板相变微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表面上纳米半球结构(11)由二氧化硅制成;以疏水结构、亲水结构同时修饰蒸发器(1)表面确保蒸发池(6)中的液体处于核泡沸腾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热管板相变微制冷器,其特征在于:在冷凝板(8)表面上,所述纳米圆柱结构(13)的间距随离微制冷器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述纳米圆柱结构(13)的间距随着距离微米V形槽(12)底部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热管板相变微制冷器,其特征在于:在冷凝板(8)表面上,在靠近外部框架(5)的一侧,所述纳米圆柱结构(13)的间距最大,在靠近微制冷器中心的一侧,所述纳米圆柱结构(13)的间距最小,所述纳米圆柱结构(13)在微米V形槽(12)底部的分布间距要小于在其顶部的分布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热管板相变微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池(6)和高温传热区(7)位于冷凝器(2)正面和反面对应的位置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热管板相变微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8)的背面与玻璃板(4)的凹槽面键合形成冷却水管(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89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冷箱
- 下一篇:江湖水源调剂热泵供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