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9981.0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0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源;陈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开源;陈国柱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F16F15/04;F04D25/08;F04D29/70;F21V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031306 山西省晋***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装置 承压板 矿井 下表面 减震器 减震弹簧 防护板 底板 本实用新型 保证装置 人身安全 液压支架 支护设备 照明灯 承压块 活动板 牢固性 内顶壁 磕碰 底端 矿洞 施工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装置,涉及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承压板,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承压板,所述第二承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承压块。该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装置,通过照明灯的设置,起到了照明得作用,增加了矿洞的亮度,提高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了磕碰的发生,通过底板、活动板和液压支架的设置,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能够有效保证装置本体的稳定性及牢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煤矿主要是地下开采,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巷道,采用巷道支护来保持巷道畅通和围岩稳定对煤矿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巷道进行支护的基本目的在于缓和及减少围岩的移动,使巷道断面不致过度缩小,同时防止已散离和破坏的围岩冒落,巷道支护的效果却不仅仅取决于支架本身的支承力,还受到围岩性质、支架力学性质、支架安设密度、安设支架时间的早晚、支架安设质量和与围岩的接触方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通常,为了使巷道支架在调节与控制围岩变形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支架应在围岩发生松动和破坏以前安设,以便支架在围岩尚保持有自承力的情况下与围岩共同起承载作用,而不是等围岩已发生松散、破坏,几乎完全丧失自承力的情况下再用支架去承担已冒落岩块的重量,也就是说,应当使支架与围岩在相互约束和相互依赖的条件下实现共同承载,采用不同材料支撑井巷空间,使岩层处于稳定状态的作业,井巷支护按工程项目分为竖井支护,平、斜巷支护和硐室支护三类,但是现有的支护装置,不便调节,且通分散热性不强,本发明人秉持多年该行业相关的设计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并对现有技术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装置,便于调节,加强通风,实用性强,且支护时安全系数高的用于煤矿掘进作业面支护装置,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承压板,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承压板,所述第二承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承压块,所述承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气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方孔,所述方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调节气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板。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支架。
可选的,所述液压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
可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底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的结构相同。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开源;陈国柱,未经李开源;陈国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9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抬底推移超前支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隧道火灾的通风排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