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泄压排气功能的密封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70243.8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7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谭朝华;陈仲海;邵海丰;姜煦;李荣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02;H01R13/52;H01R13/6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组件 插孔 壳体 绝缘部 密封连接 泄压机构 插针 密封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泄压排气 双插孔 尾部绝缘体 安装插孔 插头壳体 电连接器 密闭结构 内部压力 封接 泄压 密封 装入 压缩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泄压排气功能的密封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插针,插针密封连接在壳体上,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尾部绝缘体,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密封连接的插孔绝缘组件,所述插孔绝缘组件包括绝缘部和与插针连接的双插孔,所述双插孔密封连接在绝缘部内,所述绝缘部内设有泄压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电连接器封接组件内部为一密闭结构,安装插孔绝缘组件时,插孔绝缘组件容易压缩后,内部压力较大,因此在绝缘部内设置泄压机构,当插孔绝缘组件安装到壳体时通过泄压机构进行泄压,可保证插孔绝缘组件顺利装入,同时实现插孔绝缘组件与插头壳体的密封,提高产品操作性、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泄压排气功能的密封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多密封电连接器,基本上是在电连接器插合状态下实现密封,有些产品插头或插座也可单独实现密封,密封方式大致包括灌胶密封、密封圈密封及玻璃封接密封。
这些单独密封电连接器,比如玻璃封接密封电连接器,一般在其内部形成一密封层,当密封电连接器内部需要转接安装密封绝缘组件时,往往会因为密封电连接器内部气体无法排出,影响其内部插合,导致密封电连接器内部电气连接可靠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泄压排气功能的密封电连接器,解决现有密封绝缘组件安装时内部气体无法排出导致电连接器内部点前连接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泄压排气功能的密封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插针,所述插针密封连接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包括插合端和焊线端,所述插合端设有尾部绝缘体,所述焊线端设有插孔绝缘组件,所述插孔绝缘组件通过第一密封圈与密封焊线端相连,所述插孔绝缘组件包括绝缘部和与插针连接的双插孔,所述双插孔密封连接在绝缘部内,所述绝缘部内设有泄压机构,当插孔绝缘组件安装到壳体时通过泄压机构进行泄压,所述泄压机构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母设置在螺杆的插合端,且所述螺母与绝缘部径向密封。
优选的,所述插针通过玻璃封接层密封连接在壳体上。
优选的,在焊线端一端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插孔绝缘组件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固定第一密封圈的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绝缘部包括第一绝缘体和固定连接在第一绝缘体上的第二绝缘体,所述双插孔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双插孔上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双插孔上设有安装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体内设有安装螺杆的台阶孔,所述螺母上设有与台阶孔密封的第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有限制第一绝缘体在壳体上周向转动的限位筋或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密封电连接器还包括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转动连接在壳体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通过将插针与壳体设置成密封连接,壳体的插合端设有尾部绝缘体,壳体的焊线端设有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连接的插孔绝缘组件,而插孔绝缘组件包括绝缘部和与绝缘部密封设置的双插孔,从而能实现电连接器内部的自密封功能,外部与壳体的密封功能,当连接器进水时,插孔绝缘组件的密封结构起到隔断作用,连接器内部结构不会进水,进水后仅需进行简单操作就能继续正常使用,产品维修性好、可靠性高,使其适用于电连接器需要高可靠密封要求的应用场合;由于电连接器封接组件内部为一密闭结构,安装插孔绝缘组件时,第一密封圈容易压缩后,内部压力较大,因此在绝缘部内设置泄压机构,当插孔绝缘组件安装到壳体时通过泄压机构进行泄压,可保证插孔绝缘组件顺利装入,同时实现插孔绝缘组件与插头壳体的密封,提高产品操作性、可靠性,将泄压机构设置成螺杆和螺母,通过调节螺杆来实现泄压,泄压方便,操作简单,并通过螺母实现与绝缘部径向密封,能确保整个电连接器的内部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70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座
- 下一篇:一种电缆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