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屉式吸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72410.2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0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魏伟;孙朋;孔祥坤;王志安;刘兆晶;于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11/16 | 分类号: | B61G1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置腔 吸能元件 防撞组件 支撑元件 安装组件 吸能装置 抽屉式 本实用新型 变形 滑动 伸入 压溃 滑动连接 剪切件 抵顶 卡死 溃缩 限位 干涉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屉式吸能装置,包括:防撞组件,具有第一容置腔;吸能元件,容置于第一容置腔内;安装组件,具有第二容置腔,安装组件可与防撞组件滑动连接,防撞组件的一端伸入第二容置腔内并可沿第二容置腔滑动;剪切件,连接防撞组件和安装组件;以及支撑元件,容置于第二容置腔内,支撑元件的一端伸入第一容置腔内并与吸能元件抵顶,且支撑元件的压溃强度大于吸能元件的压溃强度。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支撑元件与吸能元件配合,通过支撑元件将吸能元件限位在第一容置腔内发生变形溃缩,可防止吸能元件在发生不规律的变形时,对防撞组件和安装组件之间的相互滑动产生干涉,从而解决了吸能元件变形不规律导致抽屉式吸能装置卡死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被动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抽屉式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壮大,高铁的速度已然达到350km/h及以上的高速,为了保护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被动安全防护装置已然成为高铁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
抽屉式吸能装置是现今高铁最常用的一种被动安全防护装置,一般的构造为防撞组件和安装组件通过剪切螺钉固定连接,吸能元件容置在安装组件的内部。这种构造在吸能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吸能元件发生不规律的变形,导致抽屉式吸能装置发生卡死的现象,使得防撞组件无法继续伸入安装组件内,进一步地对吸能元件进行挤压,即无法完全将碰撞产生的动能转化为吸能元件的变形能,严重影响了抽屉式吸能装置吸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屉式吸能装置,以解决吸能元件变形不规律导致抽屉式吸能装置卡死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抽屉式吸能装置,包括:
防撞组件,具有第一容置腔,用于接受外物撞击;
吸能元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安装组件,具有第二容置腔,用于连接被防护物,所述安装组件可与所述防撞组件滑动连接,所述防撞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可沿所述第二容置腔滑动;
剪切件,连接所述防撞组件和所述安装组件;以及
支撑元件,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支撑元件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吸能元件抵顶,且所述支撑元件的压溃强度大于所述吸能元件的压溃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元件和所述支撑元件为蜂窝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所述第一容置腔,且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两端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支撑元件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防撞板,封盖于所述第二开口上;以及
防爬齿,设置于所述防撞板的外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防撞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所述第一容置腔,且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支撑元件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以及
防爬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背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外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端从所述第三开口伸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以及
安装凸缘,从所述第三开口的边缘向外延伸,用于连接所述被防护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724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