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井热洗清蜡井筒温度场分布测试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72642.8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3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征;黄伟;甘庆明;吕亿明;王百;崔文昊;牛彩云;石海霞;常莉静;苏祖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7 | 分类号: | E21B47/07;E21B36/00;E21B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李新苗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筒 油井热洗清蜡 本实用新型 温度场分布 温度计 测试管柱 油井热洗 油管 光纤温度传感器 工艺参数优化 应用可靠性 测试成本 基本原则 间隔分布 清蜡技术 现场作业 油田热洗 抽油泵 提升管 筛管 直观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热洗清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井热洗清蜡井筒温度场分布测试管柱。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由上至下间隔分布在油管内的温度计组,温度计组中至少一个温度计位于油管中的抽油泵与筛管之间。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油井热洗清蜡井筒温度场分布测试,解决了光纤温度传感器测试成本高、易受井况影响的问题,有效提升管柱长期应用可靠性,简化现场作业工序,直观的反映油井热洗时井筒内的温度变化情况,为油井热洗时工艺参数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热洗清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井热洗清蜡井筒温度场分布测试管柱。
背景技术
油井热洗是保持油井正常生产最常用的维护措施之一,可以有效防止油井结蜡造成的管杆卡,降低抽采设备负荷,延长油井免修期,降低开采成本。而影响油井热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热洗介质在整个井筒内的温度分布,若洗井温度、洗井排量等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热洗介质在井筒结蜡段的温度就会低于熔蜡温度,进而导致洗井效果不明显,或者洗井后产油恢复周期长,甚至出现洗井后产量急剧下降等现象。急需通过对不同洗井温度、洗井排量下热洗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研究,进而提出油井热洗时工艺参数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目前常规温度场测试工艺主要采用光纤温度传感器配套磁定位器测取不同深度坐标下的温度,但成本高、受井况的影响较大,精确测试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测试成本低、不易受井况影响的油井热洗清蜡井筒温度场分布测试管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该管柱具有可靠性较高的且简化现场作业工序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是该管柱能够直观反映油井热洗时井筒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井热洗清蜡井筒温度场分布测试管柱,至少包括油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油管内的温度计组、抽油杆、抽油泵和筛管;抽油泵置于筛管上方,温度计组中至少一个温度计位于抽油泵与筛管之间,其余的温度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抽油泵上方;温度计组与油管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抽油泵上端与抽油杆一端连接;抽油杆另一端连接有设置在油管外部的抽油机。
还包括丝堵,所述的丝堵连接在油管的下端端口。
所述的温度计组由3-10个温度计组成。
所述的温度计组设置有4个温度计,分别为存储式温度计一、存储式温度计二、存储式温度计三和存储式温度计四,其中,存储式温度计四位于油管中的抽油泵与筛管之间,其余存储式温度计一、存储式温度计二、存储式温度计三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油管内的抽油泵上方。
所述的温度计组中的所有相邻温度计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所述的温度计组、筛管和抽油泵均采用丝扣方式相连在油管内。
所述的抽油杆与位于抽油泵上部的温度计之间有间隙。
所述的油管的上端外侧壁还连接有油管接头。
所述的油管的上端设置有套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上至下间隔分布在油管内的温度计组,温度计组中至少一个温度计位于油管中的抽油泵与筛管和之间,实现了油井热洗清蜡井筒温度场分布测试,解决了光纤温度传感器测试成本高、易受井况影响的问题,有效提升管柱长期应用可靠性,简化现场作业工序。本实用新型通过存储式温度计组的设置,直观的反映油井热洗时井筒内的温度变化情况,为油井热洗时工艺参数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726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