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氧组件及其组成的锅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73913.1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9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候大成;黄俊华;王权;郭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荣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姜展志 |
地址: | 4342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氧器 阀门 连通 换热装置 冷媒出口 冷媒入口 热媒入口 补水口 除氧 热交换 三通 本实用新型 蒸汽出口处 锅炉系统 热媒出口 蒸汽出口 蒸汽入口 补水管 除氧塔 连通处 导通 排出 直排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氧组件,包括除氧器本体,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除氧器本体的除氧塔上具有蒸汽入口、蒸汽出口和补水口,所述换热装置具有冷媒入口、冷媒出口、热媒入口和热媒出口,所述蒸汽出口处连通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的余下两个接口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其中一个第一阀门余下的接口与所述热媒入口连通,所述补水口与所述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媒入口与补水管连通,且二者连通处设有第三阀门。其结构简单,所述除氧器本体排出的气体可通过控制两个第一阀门的开启或导通以将气体直排入大气中或是排入至换热装置中与加入到除氧器本体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其中后者可充分利用热能,且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氧组件及其组成的锅炉系统。
背景技术
原来除氧器加热蒸汽对除氧塔补水加热除氧后直接排到大气,蒸汽残余热值未利用,造成水、汽能源浪费,同时排汽温度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对除氧器本体排出氧气中的余热进行再次利用,以节约能源,同时降低排出氧气的温度,避免发生生产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除氧组件,还包括换热装置(12),所述除氧器本体(11)的除氧塔上具有蒸汽入口、蒸汽出口(111)和补水口(112),所述换热装置(12)具有冷媒入口(121)、冷媒出口(122)、热媒入口(123)和热媒出口(124),所述蒸汽出口(111)处连通第一三通(113),所述第一三通(113)的余下两个接口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14),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阀门(114)与所述热媒入口(123)连通,所述补水口(112)与所述冷媒出口(122)连通,所述冷媒入口(121)与补水管连通,且二者连通处设有第三阀门(12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所述除氧器本体排出的气体可通过控制两个第一阀门的开启或导通以将气体直排入大气中或是排入至换热装置中与加入到除氧器本体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其中后者可充分利用热能,且安全性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补水管通过第二三通(127)与所述第三阀门(126)相连通,所述补水口(112)通过第三三通(128)与所述冷媒出口(122)相连通,所述第二三通(127)和所述第三三通(128)余下的接口相互连通,并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四阀门(12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二三通和第三三通余下的接口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第四阀门,可在除氧器本体补水时,择一导通第三阀门或是第四阀门以实现补水管直接向除氧器本体内补水或是经过换热装置向除氧器本体内补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装置的外表面敷设有一层保温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减少热能的流失。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装置为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媒入口(123)与对应所述第一阀门(114)之间还设有集水箱(115),所述集水箱(115)上端设有两个接口,所述热媒入口(123)与对应所述第一阀门(114)分别与所述集水箱(115)上端的两个接口连通,所述集水箱(115)的下端设有排水口,且在所述排水口处设有第六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集水箱可将换热装置中冷凝下来的液体进行收集,避免其容留在换热装置或是除氧塔内影响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系统,包括多个锅炉和一个如上所述的除氧组件,所述除氧器本体的排水口通过管排与多个所述锅炉的加水口连通,且所述管排与每个所述锅炉加水口的连通处分别设有第五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荣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荣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73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锅炉用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全智能蒸汽能机控流的进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