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子箱内环境治理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77322.1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5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力;赖罗彬;吴建国;周贵发;宋林艳;陆承虎;姜海波;刘昌宏;周澜;胡汉林;王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H02B1/2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阀 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 环境治理 控制装置 排气管 箱门 双层密封结构 干燥方式 干燥设备 干燥效果 硅胶吸附 进风风机 控制端子 密封效果 三通接头 双层密封 侧中部 端子箱 室内外 箱体盖 倒立 胶环 内端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箱内环境治理控制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前侧设置有箱门,箱门与箱体盖合接触间设置有双层密封胶环,箱体中侧中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内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连接倒立上L型管和下L型管,上L型管上安装有硅胶吸附模块和进风风机,箱体右侧靠近底部设置有排气管,进气管、排气管和下L型管上分别安装有电磁阀一、电磁阀二和电磁阀三。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室内外湿度值的变化,旋转内部干燥或外部干燥方式,使得端子箱的干燥效果更好,干燥设备更简化,成本更低,双层密封结构,能够确保密封效果,便于控制端子箱体的温湿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除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箱内环境治理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端子箱体除湿问题通常采用内置加热器实现除湿,该方式加热均匀性差,除湿效果差,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箱体内湿气,但不能根本决绝箱体受潮问题。该方式会使箱体内电气元件及接线端子运行环境温度升高,再加之本身电流发热,容易加速内部电气元件老化,降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子箱内环境治理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端子箱内环境治理控制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前侧设置有箱门,箱门与箱体盖合接触间设置有双层密封胶环,箱体中侧中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内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连接倒立上L型管和下L型管,上L型管上安装有硅胶吸附模块和进风风机,箱体右侧靠近底部设置有排气管,进气管、排气管和下L型管上分别安装有电磁阀一、电磁阀二和电磁阀三。
优选的,上述箱体上安装有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和室外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上述温湿度传感器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三个中间继电器连接到电磁阀一、电磁阀二和电磁阀三,控制器还连接有进风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端子箱内外湿度值的变化,自动选择内循环或外循环模式,能较早的感知柜内电气元件的运行环境,并进行相应的改善处理。且该实用新型具备内部空气干燥过滤及柜外干燥空气直接利用功能,可实现高效率除湿循环,降低系统能耗;且箱体为双层密封结构,能够确保密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除湿循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串联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并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端子箱内环境治理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前侧设置有箱门2,箱门2与箱体1盖合接触间设置有双层密封胶环3,箱体1中侧中部设置有进气管4,进气管4内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连接倒立上L型管5和下L型管6,上L型管5上安装有硅胶吸附模块7和进风风机8,箱体1右侧靠近底部设置有排气管9,进气管4、排气管9和下L型管6上分别安装有电磁阀一10、电磁阀二11和电磁阀三12,硅胶吸附模块7为硅胶颗粒置于两端透气的箱体的结构。
优选的,上述箱体1上安装有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3和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5。
优选的,上述温湿度传感器13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三个中间继电器14连接到电磁阀一10、电磁阀二11和电磁阀三12,控制器还连接有进风风机。
模式一:当室内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值小于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值时,且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值小于aRH%时,此时柜内空气环境良好,装置处于待机状态,各个电磁阀关闭及风机停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773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