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端口柔直系统接入合环网架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78837.3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0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勇;邱德锋;常昊添;董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06;H02J3/38;H02H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端口 网架 系统接入 配电网 本实用新型 供电可靠性 抗干扰能力 负载均衡 均衡控制 控制策略 快速恢复 灵活控制 提升设备 提升系统 系统改变 线路故障 运行方式 后系统 花瓣式 交直流 环网 接线 馈线 轻载 重载 自愈 电源 供电 潮流 支撑 协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端口柔直系统接入合环网架的结构,涉及混合交直流配电网领域。在不同电源构成的环网中间,采用四端口柔直系统相连,构成一种花瓣式接线瓣间合环网架系统。合环后系统潮流灵活控制,基于馈线均衡控制、负载均衡控制策略,协调负载,消除重载风险,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线路轻载时,四端口柔直系统改变运行方式,负荷全部由柔直支撑,提升设备利用率。同时具备故障自愈特性,解决线路故障,供电快速恢复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交直流配电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端口柔直系统接入合环网架的结构。
背景技术
配电网上联电网主网架、下联千家万户,不仅是连接主网、各类用户和分布式能源的关键技术,也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0kV配电网的运行控制较为简单,尽管10kV配电网采用环网连接方式,但多为单辐射开环运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逐渐推进,开环运行的弊端正在逐步凸显。开环运行不但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而且无法满足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友好接入。
新加坡、法国、香港等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国家(地区)采用基于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环网合环网架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合环运行,但是发生故障时,虽可通过联络线实施转供,但仍有秒级的掉电情况发生,不能满足精密加工、半导体制造企业等高敏感性负荷的需求。并且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此系统无法满足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友好接入。柔性直流设备可以灵活、快速的调节有功和无功功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有其独特优势,可以方便实现多回交流线路的闭环运行和灵活功率控制。发生故障时,通过切换运行方式即可实现负荷的快速转供,提高供电可靠性。并且具备直流接口,可以满足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接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四端口柔直系统接入合环网架的结构,合环后系统潮流灵活控制,基于馈线均衡控制或负载均衡控制策略,协调负载,消除重载风险,提升设备利用率。线路轻载时,四端口柔直系统改变运行方式,负荷全部由柔直支撑,提升设备利用率。同时具备故障自愈特性,解决线路故障,供电快速恢复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端口柔直系统接入合环网架的结构,所述合环网架包括一对环网架,
其中,一环网架由甲变电站母线、甲配电站内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段母线形成环形,所述甲变电站母线、甲配电站内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段母线上分别设有若干开关;
另一环网架由乙变电站母线、甲配电站内I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I段母线形成环形,所述乙变电站母线、甲配电站内I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I段母线上分别设有若干开关;
四端口柔直系统接在一对环网架之间;四端口柔直系统的交流侧1、2、3、4端分别连接甲配电站I段母线、乙配电站I段母线、乙配电站II段母线、甲配电站II段母线,四端口柔直系统的直流侧背靠背互连,变换到同一电压等级的直流电压,实现甲、乙变电站的花瓣式接线瓣间合环运行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四端口柔直系统采用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MMC电压源换流器,改变换流器输出电压的相角和幅值,从而实现换流器与系统交换有功及无功的独立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四端口柔直系统接入合环网架系统可以灵活、快速的调节有功和无功功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有其独特优势,可以方便实现多回交流线路的闭环运行和灵活功率控制。发生故障时,通过切换运行方式即可实现负荷的快速转供,提高供电可靠性。并且具备直流接口,可以满足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接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重载情况工作状态图;
图3是轻载情况工作状态图;
图4是故障情况工作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78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道集装箱储能系统的架构
- 下一篇:一种微电网中的储能监控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