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置有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的生物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85816.4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2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家昌;张佳;徐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G01N3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样品 微流控 流控 反应仓 阀门 生物反应装置 生物样品提取 注入通道 实验流程 实验效率 通道流体 连通 申请 污染 | ||
一种设置有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的生物反应装置包括:生物样品提取仓,反应仓,以及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用于将生物样品从所述生物样品提取仓转移到所述反应仓;其中,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包括生物样品通道和反应液注入通道,生物样品提取仓和反应仓通过所述生物样品通道流体连通,反应液通过所述反应液注入通道注入所述反应仓;其中,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一阀门用于阻断或者开启所述生物样品通道,且第二阀门用于阻断或者开启反应液注入通道。本申请的生物反应装置可对生物样品进行精准定量,并充分、高效地转移到反应仓中,简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并降低生物样品转移时被污染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的生物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个体化用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界迫切需要快速、精确的检测手段,分子检测则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分子检测的基础是分析被检测者的组织细胞、毛发、抗凝血或干血迹,以及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中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通过从分子水平上完成核酸(DNA和RNA)检测,在疾病一旦发生甚至尚未出现症状、体征及生化改变之前,就能准确地作出检测。
目前,分子检测技术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生物芯片技术等。分子检测产品主要应用在肿瘤、感染、遗传、产前筛查等临床各科的检测,以及体检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微生物快速检测市场等方面。当前,血液常规、细胞学、病理学及免疫学等检验手段均朝着自动化、一体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分子检测其自身技术复杂性,“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平台极少或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在生物技术领域中使用的离心柱法或磁珠法进行核酸提取,一般需要进行裂解、结合、漂洗、洗脱等四个步骤,加上后续的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生物芯片等检测步骤,使整个“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非常难以实现,单就各步骤中有效成分的转移而言,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手动转移的方式,即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原料或者中间产物在依次步骤及实现依次步骤的反应容器中进行转移,显而易见,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手动物料转移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更有甚者还在于整个操作过程容易造成污染,影响提取物的纯度,且物料很难充分、高效地进行转移,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鉴于分子检测其自身技术复杂性,“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平台极少或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要实现各步骤之间物料的充分、高效地转移就需要在耗材和实验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多方面的考量,方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如成本高、灵敏度差、结构复杂、操作和相关检测设备过于复杂等问题。
为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生物反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的生物反应装置,设置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连通生物样品提取仓与定量仓以及反应仓,并通过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将生物样品提取仓中的生物样品(蛋白质、核酸)精准定量,并充分、高效地转移到反应仓中,简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并降低样品转移时被污染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的生物反应装置,不仅自身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降低与之配合使用的设备的复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设置有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的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装置包括:
生物样品提取仓,所述生物样品提取仓用于提供将要进行生物反应的生物样品,且包括设置在该生物样品提取仓内的液体传导吸头;
反应仓,所述反应仓用于使生物样品和将要与该生物样品进行生物反应的反应液进行生物反应;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5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环境检测用培养皿摆放支架
- 下一篇:一种细菌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