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型高保真静电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86578.9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8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郑虎鸣;贺志坚;刘敏祥;邓小林;温增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保真 静电 耳机 电源管理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 功放电路 升压电路 安全型 喇叭 本实用新型 高压极化 供电电源 极化电压 输出效果 依次连接 永久极化 元器件 能耗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型高保真静电耳机,包括有升压电路、前置放大电路、高保真功放电路、具有永久极化电压的喇叭和用于连接供电电源的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升压电路、前置放大电路、高保真功放电路、具有永极化电压的喇叭依次连接;借此,其节省高压极化电路,使得静电耳机达到需要的高保真输出效果的同时,减少元器件的使用,降低成本,减少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电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安全型高保真静电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静电耳机的喇叭是需要接功放电路,通过功放电路的高压极化电路输出的电压对喇叭进行极化,由于增加高压极化电路,电路成本高,同时,电器元器件过多,容易造成电能损耗、元器件损坏。
还有,为了确保喇叭高保真输出,高压极化电路输出的最大电压为580V,其电压过大,安全性差,容易造成对其他元器件的损坏,进而缩短静电耳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安全型高保真静电耳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高保真静电耳机,其节省高压极化电路,使得静电耳机达到需要的高保真输出效果的同时,减少元器件的使用,降低成本,减少能耗。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型高保真静电耳机,包括有升压电路、前置放大电路、高保真功放电路、具有永久极化电压的喇叭和用于连接供电电源的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升压电路、前置放大电路、高保真功放电路、具有永极化电压的喇叭依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压电路具有变压器T1、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输出端和高压输出端,所述变压器T1具有初级绕组输入端、第一次级绕组输出端和第二次级绕组输出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连接初级绕组输入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输出端连接高压输出端,所述第二次级绕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压输出端和第二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和第二电压输出端均连接前置放大电路和高保真功放电路;
所述前置放大电路具有音频输入接口、第一音频信号放大输出端和第二音频信号放大输出端,所述高保真功放电路具有第一功率输入端、第二功率输入端、第一功率放大输出端和第二功率放大输出端,所述第一音频信号放大输出端连接第一功率输入端,所述第二音频信号放大输出端连接第二功率输入端,所述第一功率放大输出端、第二功率放大输出端和高压输出端均连接喇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压电路包括高压输出电路,所述高压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25、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极性电容C18、极性电容C19和电阻RH;
电阻R125的一端连接第一次级绕组输出端,电阻R125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和二极管D6连接电阻RH的一端,电阻RH的另一端为高压输出端;
极性电容C16的正极依次经过二极管D4和极性电容C18接信号地,极性电容C18的负极通过二极管D3连接极性电容C16的正极;
极性电容C17的正极依次经过二极管D6和极性电容C19连接极性电容C18的正极,极性电容C19的负极通过二极管D5连接极性电容C17的正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压电路还包括供电电压输出电路,供电电压输出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和电阻R24;
所述第二次级绕组输出端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依次经过二极管D1、电阻R21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为第一电压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65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骨传导运动耳机的挂耳结构
- 下一篇:一种耳机线缠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