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铸造主缸CT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86855.6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7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杰;程井龙;安德拉·奥尔瓦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炼铝顺(大连)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6 | 分类号: | G01N23/046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刘文平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柱 样件夹具 基座夹具 水平基座 主缸 本实用新型 有机玻璃箱 汽车用 中心部 样件 有机玻璃 铸造 长方体板状结构 长方体条状 磁性吸盘 滑动安装 扫描功能 扫描过程 相对设置 重心偏移 偏移 玻璃箱 聚丁烯 滑道 均布 粘剂 填充 摇摆 环绕 扫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铸造主缸CT检测装置,包括水平基座、支撑柱、有机玻璃箱和样件夹具;水平基座的底部设置有磁性吸盘,水平基座上中心部安装有支撑柱,环绕着支撑柱均布有若干个基座夹具,基座夹具为长方体条状结构,基座夹具与支撑柱相接触的端面为弧形;支撑柱的上方安装有有机玻璃箱,有机玻璃箱内通过玻璃箱滑道滑动安装有样件夹具,样件夹具为两块相对设置的长方体板状结构,两块样件夹具的内侧中心部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聚丁烯粘剂。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主缸样件在扫描过程中旋转摇摆不稳和重心偏移的情况,同时可以启动CT扫描过程中偏移扫描功能,解决超大样件无法扫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主缸产品CT扫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铸造主缸CT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CT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检测工具,有着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所不具备的许多重要功能。在国外,工业CT不仅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军工、精密机械等产品的无损检测方面,还用到汽车、石油、地质、考古、木材等许多领域。近年来国内关于它的应用和发展也很迅速。利用工业CT可以非破坏、非接触的检测物体,得到数字化图像,不仅可以精确的给出物体内部细节的三维位置数据,还可以定量地给出细节的辐射密度数据,可以有效的检测各类内部缺陷到装配结构和尺寸测量等方面。CT是一种从外部投影数据重建物体内部结构图像的通用的技术。事实上可以将外部投影数据扩展到声、光、电、磁数据以及其他任何一种参数,其内部图像可以扩展为物体内部各种相应的行分布。而检测效果与能否清晰识别缺陷与样件的固定方式有着重要关系。样件的夹持方法,固定材料及固定方法会大大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就目前公司情况,开发一种汽车用主缸在CT扫描过程中的检测装置尤为迫切。
目前,CT检测行业中,样件的夹持与固定只有一种方式,即把样件按压到泡沫中,这种方式仅仅适合检测微小型样件,当载入大样件时,会破坏泡沫,一方面造成泡沫的浪费,同时会造成大样件晃动和不稳,影响检测效果;当载入重量略重的样件时,同时会破坏泡沫,而且在CT扫描过程中,过重的样件会产生重心偏移,直接影响检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实际检验过程中零件过大或过重造成的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用铸造主缸CT检测装置,有效的固定样件以及夹持样件,防止样件在扫描过程中产生晃动和重心偏移,同时基座可以有效的定位移动,实现CT扫描的偏移功能及方法的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汽车用铸造主缸CT检测装置,包括水平基座、支撑柱、有机玻璃箱和样件夹具;水平基座的底部设置有磁性吸盘,水平基座上中心部安装有支撑柱,环绕着支撑柱均布有若干个基座夹具,基座夹具为长方体条状结构,基座夹具与支撑柱相接触的端面为弧形;支撑柱的上方安装有有机玻璃箱,有机玻璃箱内通过玻璃箱滑道滑动安装有样件夹具,样件夹具为两块相对设置的长方体板状结构,两块样件夹具的内侧中心部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聚丁烯粘剂。
进一步的,水平基座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的,基座夹具有四个。
进一步的,支撑柱的材质为PVC。
进一步的,水平基座通过磁性吸盘与CT设备的载物台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主缸样件在扫描过程中旋转摇摆不稳和重心偏移的情况,同时可以启动CT扫描过程中偏移扫描功能,解决超大样件无法扫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其中:1-水平基座,2-磁性吸盘,3-基座夹具,4-支撑柱,5-有机玻璃箱,6-玻璃箱滑道,7-样件夹具,8-聚丁烯粘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炼铝顺(大连)铸造有限公司,未经百炼铝顺(大连)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68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