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87453.8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7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春;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艳春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277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加压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属于介入科护理技术领域。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包括伤口护罩,伤口护罩,伤口护罩两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外壁固定连接有粘接带,第二连接带远离伤口护罩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凿有与第一连接带相配合的凹槽,伤口护罩外壁固定连接有盒体,盒体内连接有推送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伤口处进行加压辅助治疗,治疗效果好,增加伤口快速愈合,节省治疗时间,避免伤口再次感染,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科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科是指在放射设备辅助下,将专用医疗器械插入人体特定部位检查、治疗疾病的方法。介入科就像手术室,提供一个大的环境,供各科的大夫去进行治疗,现在最常做介入的有神经外科,心内科和心外科。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但是在进行介入治疗时,需要对身体患处对应的外部进行介入插管治疗或者给药,往往会留下伤口,由于伤口较小内部压力较大,对伤口有一定的压力,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需要较长的恢复治疗期,浪费了患者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长时间的伤口愈合期会增加伤口感染的几率,造成二次伤害,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包括伤口护罩,伤口护罩,伤口护罩两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外壁固定连接有粘接带,第二连接带远离伤口护罩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凿有与第一连接带相配合的凹槽,伤口护罩外壁固定连接有盒体,盒体内连接有推送机构。
优选的,固定块外壁连接有第一海绵垫,伤口护罩内壁连接有第二海绵垫。
优选的,推送机构包括丝杆,丝杆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盘,丝杆远离转动盘的一端穿过盒体并转动连接有推板,盒体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母,螺母与丝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伤口护罩内开凿有凹孔,凹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外壁固定连接有凸台,凸台外壁固定连接有敷药板。
优选的,推板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盒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推板相抵,凹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与支撑板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通过将伤口护罩置于合适的位置,然后将第一连接带穿过第二连接带上的固定块上的凹槽,从而使第一连接带穿过凹槽,使第一连接带外壁的粘接带相配合,从而将伤口护罩连接在伤口处,第二连接带具有弹性,可进行拉伸,然后则可通过盒体推送机构对伤口处进行加压,从而对伤口处进行辅助治疗,增加伤口快速愈合,节省治疗时间,避免伤口再次感染,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2、该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可使伤口护罩连接在皮肤上更舒适,使固定块抵在背部不会造成疼痛感。
3、该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通过转动转动盘,从而使转动盘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丝杆与螺母相配合,从而使丝杆推动推板移动。
4、该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通过转动丝杆,从而使丝杆带动推板移动,从而使推板带动支撑板移动,从而使支撑板在凹孔内滑动,从而使支撑板带动凸台移动,凸台则会推动敷药板移动,从而对伤口处进行敷药,方便治疗。
5、该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通过弹簧可使推板带动支撑板移动,同时可使敷药板进行一定的缓冲,不会使敷药板挤压伤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艳春,未经王艳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74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艾烟排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配合PICC带管使用的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