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指操控筷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89663.0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3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韩秋军;支景;王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定州瀚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孔 立柱 复位弹簧 拐角部位 固定环 操控 单指 静杆 拉绳 圆孔 指压 筷子 穿过 动力臂端 拐角位置 阻力臂端 动力臂 贯穿孔 阻力臂 拐角 剪轴 物端 连结 | ||
一种单指操控筷子,由动杆、静杆、复位弹簧、拉绳、指压环、固定环构成;动杆是L型,拐角部位有固定孔,一端是带有固定孔的动力臂端,一端是阻力臂端;静杆是L型构造,拐角部位有固定孔,一端是触物端,一端是带有立柱的触手端,立柱上有圆孔;剪轴穿过动杆拐角和静杆拐角位置上的固定孔,将二者连结在一起;复位弹簧安装在阻力臂和立柱之间,拉绳一端系在动力臂上的固定孔中,穿过复位弹簧、立柱上的圆孔、触手端上的贯穿孔后,系在指压环上;固定环安装在触手端的固定孔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指操控筷子,用于大拇指缺失,或除大拇指之外,手指头缺失数量超过三个的人用餐。
背景技术
在当一个人的大拇指毁损或除大拇指外残留的指头数量不足两个时,很难再使用普通筷子正常就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其表现为一种单指操控筷子。
本实用新型由动杆、静杆、复位弹簧、拉绳、指压环、固定环构成(图1)。
动杆是L型构造,以拐角为界,分为阻力臂端1和动力臂端4(图2)。拐角处有垂直于动杆所在平面的固定孔13,动力臂末端有固定孔5。
静杆为L型构造,以拐角为界,分为触物端2和触手端0(图3)。拐角处有垂直于静杆所在表面的固定孔14,触手端自拐角处向下,有贯穿孔7、固定孔8、固定孔9。
固定孔8、固定孔9的轴线平行于固定孔14的轴线。
固定孔14和贯穿孔7之间,有垂直于触手端0的立柱17,立柱上有圆孔16。圆孔16的轴线平行于触手端0。
动杆阻力臂端1和静杆的触物端2的长度相同。
剪轴3穿过动杆上的固定孔13、静杆上的固定孔14,将二者连结在一起。动杆能够以剪轴3为圆心,进行转动。
复位弹簧15的一端固定在动杆的动力臂端4的末端,一端固定在立柱17上。复位弹簧15的内孔正对立柱17上的圆孔16。
复位弹簧15的作用,是在复位弹簧被压缩后伸张,带动动杆的动力臂端4复位。
拉绳6的一端固定在动杆动力臂端4上的固定孔5上,一端穿过复位弹簧15后和立柱17上的圆形孔16之后,穿过静杆上的贯穿孔7,跟指压环12固定在一起。
固定环有两个,固定环11穿过静杆触手端上的固定孔8、固定环10穿过静杆触手端0的固定孔9,安装在静杆的触手端0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其中:0——触手端;1——阻力臂端;2——触物端;3——剪轴;4——动力臂端;5——固定孔;6——拉绳;7——贯穿孔;8——固定孔;9——固定孔;10——固定环;11——固定环;12——指压环;15——复位弹簧;16——圆孔;17——立柱。
图2为动杆的构造图。
其中:1——阻力臂端;4——动力臂端;5——固定孔;13——固定孔。
图3为静杆的构造图。
其中:0——触手端;2——触物端;7——贯穿孔;8——固定孔;9——固定孔;14——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动杆、静杆、复位弹簧、拉绳、指压环、固定环构成(图1)。固定环有两个,固定环11穿过静杆触手端0上的固定孔8、固定环10穿过静杆触手端0上的固定孔9,安装在静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定州瀚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定州瀚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9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可降解餐具
- 下一篇:一种硅藻土杯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