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固体颗粒的太阳能储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3237.4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5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安保林;郭璐娜;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S60/00 | 分类号: | F24S60/00;F28D13/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储热系统 换热装置 流化床 吸收塔 本实用新型 高温颗粒料 低温颗粒 料仓 热交换 高温高压状态 高温颗粒 管道首尾 顺次连接 太阳光束 储料仓 储热 加热 太阳能 储存 吸收 | ||
1.一种基于固体颗粒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组件、高温颗粒料仓、流化床换热装置和低温颗粒料仓,所述吸收塔组件用于吸收太阳光束的热量;
所述吸收塔组件、高温颗粒料仓、流化床换热装置和低温颗粒料仓通过管道首尾顺次连接并形成储热回路,所述吸收塔组件内布置固体颗粒以吸收所述太阳光束的热量,所述固体颗粒在所述储热回路中循环流动;
所述流化床换热装置设有工质入口通道和工质出口通道,待加热的气体工质在所述流化床换热装置内与所述固体颗粒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组件、高温颗粒料仓、流化床换热装置和低温颗粒料仓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组件设有颗粒入口通道和颗粒出口通道;所述高温颗粒料仓设有高温储料入口通道和高温储料出口通道;所述流化床换热装置设有换热入口通道和换热出口通道;所述低温颗粒料仓设有低温储料入口通道和低温储料出口通道;
所述颗粒入口通道、颗粒出口通道、高温储料入口通道、高温储料出口通道、换热入口通道、换热出口通道、低温储料入口通道以及低温储料出口通道通过所述管道首尾顺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组件依次设有:颗粒漏斗、加热腔室和颗粒收集室,所述固体颗粒从所述颗粒漏斗进入所述加热腔室中吸热后在所述颗粒收集室中汇集;
所述加热腔室内设有换热面或吸收管束,所述换热面或吸收管束用于吸收所述太阳光束的热量,所述换热面或吸收管束的表面涂覆有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且所述换热面或吸收管束的耐温高于700℃,所述固体颗粒在所述加热腔室内与所述换热面或吸收管束进行热交换,具体流动式可以是顺重力场或逆重力场,包括但不限于自由下落、阻塞下落、鼓泡流态化、湍动流态化或快速循环流态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换热装置包括:流化床换热器本体、辅助风机、气固分离装置、流化气体入口通道和流化气体出口通道,所述工质入口通道、工质出口通道、流化气体入口通道以及流化气体出口通道分别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本体连接,所述辅助风机装设在所述流化气体入口通道内,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装设在所述流化气体出口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机用于使所述流化床换热装置形成气固流态化,所述气固流态化的形式包括鼓泡、湍动或者快速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颗粒仓与所述流化床换热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颗粒节流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颗粒冷却仓,所述颗粒冷却仓装设在所述流化床换热装置与所述低温颗粒料仓之间的管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颗粒料仓与所述吸收塔组件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颗粒循环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换热装置耐温高于560℃且耐压高于23MPa;所述固体颗粒的直径为0.06mm~2mm,其熔点高于8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32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