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4767.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2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杨玲玲;温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片 负极极耳 正极极耳 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 负极极柱 负极卷芯 负极组件 正极极柱 正极卷芯 正极组件 有效利用率 锂电池壳 极耳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正极组件包括正极卷芯、第一连接片和正极极柱,正极卷芯上形成有正极极耳,正极极耳截面呈“L”形,正极极耳一侧与第一连接片连接,第一连接片与正极极柱连接,负极组件包括负极卷芯、第二连接片和负极极柱,负极卷芯上形成有负极极耳,负极极耳截面呈“L”形,负极极耳一侧与第二连接片连接,第二连接片与负极极柱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内部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呈“L”形,相对于“S”形极耳占用锂电池内部空间更少,在保持锂电池壳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锂电池内部有效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卷绕式方形硬壳电池凭借其生产效率高,对电芯的保护作用优于软包电池,且空间利用率优于圆柱型电池,而在动力电池市场拥有较高的普及率,随着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不断提高,各大厂商都在竭尽全力提高电池的容量,降低电芯的重量,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图1为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的内部结构,锂电池内部的极耳A呈“S”形结构,这种结构占用锂电池内部空间较大,在不改变锂电池外壳尺寸的情况下,锂电池内有效利用率被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
正极组件包括正极卷芯、第一连接片和正极极柱,正极卷芯上形成有正极极耳,正极极耳截面呈“L”形,正极极耳一侧与第一连接片连接,第一连接片与正极极柱连接;
负极组件包括负极卷芯、第二连接片和负极极柱,负极卷芯上形成有负极极耳,负极极耳截面呈“L”形,负极极耳一侧与第二连接片连接,第二连接片与负极极柱连接。
优选地,正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正极极耳平行设置。
优选地,负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负极极耳平行设置。
优选地,第一连接片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表面积大于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正极极耳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正极极柱连接。
优选地,第二连接片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表面积大于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负极极耳连接,第四连接部与负极极柱连接。
优选地,正极极耳与第一连接片通过超声波焊接,第一连接片与正极极柱通过激光焊接。
优选地,负极极耳与第二连接片通过超声波焊接,第二连接片与负极极柱通过激光焊接。
优选地,第一连接片采用Al060-o制成。
优选地,第二连接片采用CuT-M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内部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呈“L”形,相对于“S”形极耳占用锂电池内部空间更少,在保持锂电池壳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锂电池内部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4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卷式电池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接线柱快速拆装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