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菌标本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6106.1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麒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郭受刚;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菌 标本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菌标本采集装置,包括杯盖和杯身,杯身为倒圆台状,杯盖为圆形覆盖在杯身的顶部,杯盖与杯身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采用软性塑料使得杯盖绕连接件转动;还包括自锁件,杯盖的顶部边缘处向下凹陷形成凹槽,在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副限位腔和主限位腔;先向滑板施加外力使得滑板回收至主限位腔内,再使L型杆件在固定件中向下移动时,此时L型杆件的短杆部分的端部落入凹槽中,释放滑板,限制L型杆件的短杆部分。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分离的杯身与杯盖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杯盖遗失,减少污染源,同时还能简化标本杯的打开与关闭的方式,减小标本杯的晃动,避免杯身中的样本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常用病理组织无菌标本杯,具体涉及无菌标本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病人在医院就医的过程中,需要化验血、尿、便以及痰液等来诊断病情,例如在医院住院的病人,以及门诊的病人,医护人员在对病人吐出的痰采集的过程中,一般使用的是痰杯,其杯盖是要用手锨动,有的患者其患有传染性疾病,因此其痰液的传染病源携带的较强,痰杯通过其周边的卡口与杯体扣合在一起,并且杯体没有手柄,这样病人需要先把盖打开将痰液吐入痰杯中再盖紧杯盖,当医护检验人员在取样时需要再把整个杯盖打开进行取样,有时盖会被随手放在工作台上,这样在打开杯盖时里边的痰液就有可能飞溅出来对医护检验人员及工作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杯盖被放在工作台上也容易对工作台造成污染,并且传统的样本杯存在被偷偷更换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临床常用病理组织无菌标本杯为普通有盖杯,杯身与杯盖是分开的,或者是通过螺旋方式扣紧,会存在如下问题,包括使用时容易发生污染,特别是患者自行留取标本时(痰、尿等);盛装病理组织标本时瓶身无标识,容易发生识别错误;以及盖不严,致使标本洒出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杯身与杯盖通过螺旋方式扣紧,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污染,目的在于提供无菌标本采集装置,简化标本杯打开或者关闭的动作,减少或者避免样本被污染。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无菌标本采集装置,包括杯盖和杯身,杯身为倒圆台状,杯盖为圆形,并覆盖在杯身的顶部,杯盖与杯身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采用软性塑料使得杯盖绕连接件转动;杯盖的顶部边缘处向下凹陷形成凹槽,在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副限位腔和主限位腔,副限位腔和主限位腔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相对设置;在主限位腔中设置有滑板,滑板相对其正对副限位腔端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在无外力施加于滑板上时,弹簧推动滑板使滑板越过凹槽桥接在主限位腔与副限位腔之间;在杯身的外部侧面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设置在凹槽的正下方,在固定件上设置有L型杆件,L型杆件的长杆部分穿过固定件使得L型杆件在固定件中上下移动;L型杆件的短杆部分处于杯身的上侧;先向滑板施加外力使得滑板回收至主限位腔内,再使L型杆件在固定件中向下移动时,此时L型杆件的短杆部分的端部落入凹槽中,释放滑板,限制L型杆件的短杆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6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