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令克棒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0023.9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4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熊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1H3/02 | 分类号: | H01H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座 棒体 本实用新型 连接装置 令克棒 电气技术领域 长度调节 连杆连接 配合连接 灵活的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令克棒,包括有棒体和至少一个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配合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能够与第二固定座配合连接;棒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棒体通过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与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长度调节灵活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令克棒。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电网建设的加快,电力线路通道内的环境日益复杂,有大量问题需要利用绝缘操作杆进行带电处理。例如带电操作变压器设备,带电拉合开关,日常巡视清理树障等,无不需要绝缘操作杆的配合工作。由于绝缘杆一般由多节构成,根据工作所需长度,自行进行连接合并,传统绝缘杆一般采用螺纹式连接,然而在现场工作时,工作环境往往十分恶劣,螺纹很容易混着细沙,泥泞等一并带入,造成旋转连接困难,甚至卡死无法拆开,对实际工作造成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令克棒,具有长度调节灵活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令克棒,其中,包括有棒体和至少一个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配合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能够与第二固定座配合连接;棒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棒体通过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与连杆连接。
连杆设有至少一个,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棒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棒体通过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与连杆连接,通过棒体与连杆的配合,实现棒体的长度调节,提高令克棒使用的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杆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杆通过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以及连接装置的配合相互连接。连杆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杆之间连接,连杆之间能够通过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连接实现连接,实现令克棒的长度调节,连杆之间的连接能够通过连接装置进行固定,实现令克棒的长度的灵活调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座设有槽体,第二固定座设有凸出部,凸出部能够与槽体嵌合。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通过槽体和凸出部的嵌合实现相互连接,提高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包括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能够与第二固定座连接。连接装置包括有与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一固定座转动带动与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固定座连接后,实现对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连接的固定。
优选地,第二固定座设有勾体,第二连接件设有与勾体配合的开口,开口与勾体配合,实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固定座的连接。勾体与开口配合,第二连接件通过设有的开口与勾体连接,第二连接件与勾体连接后,与第一连接件配合,实现对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连接的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棒体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连杆设有的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连接,棒体为绝缘杆。棒体通过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及、连接装置与连杆设有的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连接,实现棒体与连杆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棒体包括有安装杆,安装杆连接有弧形勾,安装杆设有防雨裙。棒体通过安装杆连接有弧形勾,弧形勾用来钩拉跌落式开关及高压隔离开关,安装杆设有防雨裙,通过防雨裙对雨水进行阻挡,避免雨水影响对令克棒的操作。
优选地,安装杆连接有横杆,横杆上设有凸起。安装杆连接有横杆,在横杆上连接有凸起,凸起用于钩拉跌落式开关及高压隔离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0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