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电体组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0343.4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2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常海涛;叶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08;H01M6/04;H01M10/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程捷;杨慧娟 |
地址: | 353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模 导向板 密封圈 定位机构 组装装置 集电体 内侧壁 下模座 本实用新型 冲压机构 电子定位 定位槽 中心柱 槽道 底盖 上杆 密封圈定位槽 圆心 便于拆卸 上下表面 同一直线 外缘弧度 侧面 定位孔 弧形面 贴合面 下模套 支撑座 磁铁 适配 铜针 组装 贯通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电体组装装置,其包括冲压机构、集电子定位机构以及密封圈定位机构;所述集电子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座以及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内侧壁为与底盖外缘弧度相适配的弧形面,内侧壁上于其与底盖的贴合面处安装有磁铁;所述密封圈定位机构包括下模座和下模,下模套设于下模座中部,下模于其正面中部设置有一中心柱定位槽,中心柱定位槽的槽底中部开设有贯通下模上下表面的铜针定位孔,所述下模座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出针槽道,下模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出针槽道;冲压机构的上杆的轴心、导向板内侧壁弧形面的圆心以及密封圈定位槽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实现的集电体组装装置,其上杆、导向板以及密封圈定位机构的下模均便于拆卸、更换,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尤其适用于实验室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碱性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电体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集电体为碱性电池的重要配件,其由密封圈和集电子组装而成,所述集电子由铜针和底盖焊接而成。由于电池新工艺和技术的研发需要,往往会对集电体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上进行改进和优化,这样一来,实验室制作这些采用新设计的碱性电池,就会用到各种规格尺寸或不同结构设计的集电体,用于制作试验电池。试验电池进行功能测试的同时,也会测试新结构集电体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满足电池性能的需要。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能满足各种规格尺寸的集电体组装需要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尺寸的集电体的组装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电体组装装置,其包括冲压机构、集电子定位机构以及密封圈定位机构;所述冲压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可升降的上杆;所述集电子定位机构包括安装于上杆下方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内侧壁为与待组装的底盖外缘弧度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底盖外缘与导向板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内侧壁上于其与底盖的贴合面处安装有磁铁;所述密封圈定位机构包括位于导向板下方的中空的下模座和下模,所述下模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机架上,所述下模套设于下模座中部并与下模座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下模于其正面中部设置有一密封圈定位槽,所述密封圈定位槽的槽底中部开设有贯通下模上下表面的铜针定位孔,所述下模座的侧面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与下模座中部连通的第一出针槽道,下模的侧面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与铜针定位孔连通的第二出针槽道,所述冲压机构的上杆的轴心、导向板内侧壁弧形面的圆心以及密封圈定位槽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上方的机架上安装有一垂直气缸,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塞杆垂直向下,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一顶头,所述顶头与导向板之间的机架上安装有一导套,所述导套上端部安装有一压簧组件,所述上杆与一冲头螺纹连接,上杆向下穿过压簧组件以及导套至所述冲头与压簧组件的顶部嵌合,所述顶头与上杆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该方案将冲压机构的动力源与挤压动作的执行机构分开来设计,由垂直气缸负责提供冲压力,压簧用于缓冲冲击力带来的震动问题;冲头用于承载和传递冲击力,并且通过其与上杆螺纹处的旋松和旋紧,用来调节和控制压下量,最终避免密封圈组装时过压压坏,或组装不到位。冲压机构将垂直气缸的冲击力,通过压簧予以缓冲稀释,并通过上杆释放挤压力,逐步的将集电子慢慢的压入到密封圈中,最大化的削弱对密封圈可能产生的破坏或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压簧组件包括限位套、压簧和衬套,所述衬套安装于导套上端部,限位套位于导套上方,所述压簧两端分别与限位套和衬套固定连接,所述冲头与限位套锥度嵌合。限位套主要用对压簧横向空间限位,冲头与限位套之间通过锥度嵌套配合确保冲压力稳定向下传递,减少组装过程压簧抖动带来其他的不稳定因素。
进一步地,所述上杆的侧面安装有导向键,所述导向键与导套内壁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磁铁与密封圈定位槽槽底中部的间距以保证待组装的铜针的底端能与密封圈的中心柱中心孔端面贴合为准,避免集电子下压时铜针未对准密封圈中心孔,造成密封圈破损或铜针弯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0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路紧固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方壳动力电池模组的汇流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