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PUF技术的数据加密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1081.3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9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贤;杨其清;林志豪;范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6 | 分类号: | H04L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曾凯 |
地址: | 中国香港湾仔庄***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待加密数据 密匙 数据加密电路 数据转换模块 本实用新型 加密模块 转换模块 芯片 安全性能 加密技术 电连接 随机码 破解 加密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PUF技术的数据加密电路,包括用于将芯片产生的长度为1024位的随机码转变为长度为48位的子密匙的PUF子密匙转换模块,用于将芯片内待加密数据转换为待加密数据A和待加密数据B的数据转换模块,其中,所述待加密数据A和所述待加密数据B长度均为32位,用于加密所述待加密数据A和所述待加密数据B的PUF加密模块,所述PUF加密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PUF子密匙转换模块和所述数据转换模块。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能高、不易被破解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UF技术的数据加密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现在大量的使用了芯片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使用芯片进行存储具有存储方便、存储数据量大和数据存储安全的优点,但是随着破解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芯片的加密方法容易被破解,不法分子也利用现在发达的解密技术对存储数据的芯片进行解密,盗取一些机密数据及人们的私密数据进行不法活动,给企业及个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芯片容易被破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不易被破解的基于PUF技术的数据加密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PUF技术的数据加密电路,包括:
用于将芯片产生的长度为1024位的随机码转变为长度为48位的子密匙的PUF子密匙转换模块;
用于将芯片内待加密数据转换为待加密数据A和待加密数据B的数据转换模块,其中,所述待加密数据A和所述待加密数据B长度均为32位;
用于加密所述待加密A和所述待加密数据B的PUF加密模块;
所述PUF加密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PUF子密匙转换模块和所述数据转换模块。
优化的,所述PUF子密匙转换模块设有:
用于输入长度为1024位,且排列成16行,每一行的长度为64位的第一随机码的编码输入端口;
16个用于输出所述子密匙的16个子密匙输出端口;
其中,所述子密匙输出端口分别为第一子密匙输出端口、第二子密匙输出端口、第三子密匙输出端口、第四子密匙输出端口、第五子密匙输出端口、第六子密匙输出端口、第七子密匙输出端口、第八子密匙输出端口、第九子密匙输出端口、第十子密匙输出端口、第十一子密匙输出端口、第十二子密匙输出端口、第十三子密匙输出端口、第十四子密匙输出端口、第十五子密匙输出端口和第十六子密匙输出端口。
具体的,所述PUF子密匙转换模块还包括:
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随机码的每一行转变为长度为56位的第二随机码的16个第一转换子模块;
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二随机码转变为长度为48位的第三随机码的16个第二转换子模块。
优化的,所述PUF加密模块设有用于输入所述待加密数据A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输入所述待加密数据B的第二输入端口、用于输入所述子密匙的第三输入端口、用于输入触发信号的信号输入端口、用于输出加密后数据A的第一输出端口和用于输出加密后数据B的第二输出端口。
优化的,所述PUF加密模块包括:
用于将所述待加密数据A进行编码的第一编码子模块;
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编码子模块编码后的数据与输入的所述子密匙进行异或运算的第一运算子模块;
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运算子模块运算后的数据进行第二次编码的第二编码子模块;
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二编码子模块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第三次编码的第三编码子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芯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10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频率干扰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装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