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内饰件注塑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5015.3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1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73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02566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模 定模 推动腔 侧壁 气缸 连通 注塑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 汽车内饰件 滑动驱动 出水口 加热腔 冷却腔 清洁腔 活塞 气缸侧壁 饰件表面 注塑成型 吹气口 进水口 排水口 滑动 分隔 碎渣 脱模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定模和滑动驱动件,定模内设有型腔,滑动驱动件驱动动模滑动,定模和动模内均设有冷却腔,定模和动模侧壁均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包括气缸,气缸内设有把气缸分隔为推动腔和清洁腔的活塞,推动腔内储有液体,推动腔侧壁内设有与出水口连通加热腔,气缸侧壁设有与加热腔连通的排水口;清洁腔侧壁上设有可对动模下方的碎渣进行清理的吹气口。本实用新型在脱模时不会在内饰件表面留下撞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是生产橡胶和塑料制品的方法之一,注塑前需要对橡胶或塑料进行熔化,然后将熔融的橡胶或塑料注入模具中,当橡胶或塑料的温度降低后,模具的型腔中的橡胶或塑料成型,形成产品。注塑得到的产品即为最后的成品,在安装或使用之前不再需要其它的加工,许多细部,如凸起部、肋、螺纹等都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汽车内部都设有很多的内饰件,这些内饰件一般为塑料或橡胶质,目前一般采用注塑来生产这些内饰件,注塑时,一般需要采用冷却水对型腔中的塑料或橡胶进行降温,缩短塑料或橡胶的冷却时间,型腔中的塑料或橡胶冷却后形成内饰件,最后在内饰件完全冷却后再去除内饰件上的进浇口。目前的注塑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可以沿水平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封闭或打开型腔的作用。注塑完成后,驱动装置会驱动动模沿机架滑动,从而与定模分离,型腔中的内饰件露出,方便取出。但是在清除进浇口时产生的碎渣容易掉落在机架上,对动模的滑动造成阻碍,使动模振动,而当动模未完全与定模脱离时,动模振动会与型腔中的内饰件发生撞击。而这些内饰件为塑料或橡胶质,注塑采用的模具多由钢材制成,所以发生撞击时会在内饰件表面会留下撞痕,这些撞痕会使内饰件的美观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脱模时不会在内饰件表面留下撞痕的汽车内饰件注塑成型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内饰件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定模和滑动驱动件,所述定模内设有型腔,所述滑动驱动件驱动动模滑动,所述定模和动模内均设有冷却腔,定模和动模侧壁均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内的活塞把气缸分隔为推动腔和清洁腔,推动腔内储有沸点低于注塑使用的塑料或橡胶温度且常温下为液态的液体,所述推动腔侧壁内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加热腔,所述气缸侧壁设有与加热腔连通的排水口;清洁腔侧壁上设有可对动模下方的碎渣进行清理的吹气口。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熔融状态的塑料或橡胶加入型腔后,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冷却腔,对型腔中的塑料或橡胶进行冷却,冷却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随后进入加热腔内,对加热腔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使液体的温度快速升高至高于液体沸点的程度,液体快速变为气态,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气态的体积大于液态,拖动腔内的压强增大,推动活塞向靠近清洁腔一侧滑动,清洁腔中的气体可以从吹气口吹出,对动模下侧的碎渣进行清理,需要取出内饰件时,动模的滑动不会受到阻碍,动模不会发生振动,有效避免动模与内饰件发生撞击,从而在内饰件上留下撞痕,故采用本方案的模具注塑制成的内饰件表面更美观。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气缸上固定有与吹气口连通的清洁管。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清洁腔中的气体先经过清洁管才会对动模下侧的碎渣进行清理,本方案中气缸与动模的距离可以增大,气缸不会妨碍工人取出内饰件。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动模下侧设有导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导轨对动模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动模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避免偏移后动模无法与定模准确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5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单油缸注射机构
- 下一篇:一种模具生产用塑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