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7033.5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1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吴飞;蔡何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温部 烹饪器具 外锅组件 电磁部 磁斥力 磁性件 可移动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 工作模式 内部设置 测温 抵顶 内锅 失电 断电 通电 回落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外锅组件和安装在外锅组件中的内锅,烹饪器具还包括:电磁部,电磁部设置在外锅组件的底部;感温部,感温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外锅组件内部,感温部和电磁部的位置相对应,感温部内部设置有磁性件,在内锅安装在外锅组件内的情况下,电磁部通电能够和磁性件产生磁斥力,以将感温部抵顶在内锅的底部,从而实现了对内锅底部的测温,当烹饪器具断电后,或者其他工作模式下,电磁部失电,从而不再对感温部产生磁斥力,感温部回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结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点,彻底解决了压力锅的安全问题,解除了普通压力锅困扰消费者多年的安全隐患,省时省电。电压力锅产品可能提炼的性能价值有:安全、节能省电、美味健康、时尚高档、自动便捷、经久耐用。其中,电压力锅的锅底的测温的精度对产品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采用的测温结构为内锅与底部感温主体设计为过盈配合,如果将过盈量设计太小,就会要求内锅加工过程精度很高,底部感温杯装配要求很高,加工装配难度大,如果将过盈量设计太大,过盈太多,导致内锅会被感温主体强行顶出,开盖不顺畅;且产品使用长久之后,感温主体的底部的复位弹簧会老化,使其不能与内锅底部充分配合,导致测温不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测温件长期使用后测温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外锅组件和安装在外锅组件中的内锅,烹饪器具还包括:电磁部,电磁部设置在外锅组件的底部;感温部,感温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外锅组件内部,感温部和电磁部的位置相对应,感温部内部设置有磁性件,在内锅安装在外锅组件内的情况下,电磁部通电能够和磁性件产生磁斥力,以将感温部抵顶在内锅的底部。
进一步地,外锅组件包括外锅体和安装在外锅体中的线圈盘,线圈盘位于内锅下方,线圈盘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孔,感温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止挡盖,止挡盖盖设在安装孔的远离内锅的一侧,以防止感温部脱落。
进一步地,电磁部包括线柱和缠绕在线柱侧周的电磁线圈,线柱安装在外锅体的底部,并沿朝向感温部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安装孔的靠近内锅的一侧设置有止挡内凸缘,感温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缘,止挡内凸缘止挡限位凸缘,以防止感温部弹出。
进一步地,感温部包括感温主体,感温主体内部设置有安装腔,磁性件注塑在安装腔中。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控制部,电磁部与电控制部电连接,电控制部用于控制电磁部通电。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止挡盖,止挡盖盖设在安装孔的远离内锅的一侧,止挡盖的下方设置有让位凹部,以对线柱的顶部进行让位。
进一步地,安装孔的孔径向靠近电磁部的方向逐渐增大,限位凸缘的侧壁与安装孔的侧壁相适配。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包括电磁部和感温部,感温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外锅组件内部,感温部和电磁部的位置相对应,感温部内部设置有磁性件,在内锅安装在外锅组件中的情况下,电磁部通电能够和磁性件产生磁斥力,以将感温部推抵在内锅的底部,从而实现了对内锅底部的测温,当烹饪器具断电后,或者其他工作模式下,电磁部失电,从而不再对感温部产生磁斥力,感温部回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7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