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散热轴承轨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7318.9 | 申请日: | 201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苏进庆;苏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县美尔伦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7/00 | 分类号: | F16C37/00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叶小勤 |
地址: | 317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孔 轨道 轴承轨道 本实用新型 环形阵列 高散热 延伸孔 装置状 散热 连通 技术方案要点 润滑效果 散热效果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散热轴承轨道,旨在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润滑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轴承轨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第一轨道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各第一散热孔径向贯穿第一轨道,且各第一散热孔呈环形阵列装置状设置于第一轨道上,第一轨道上设有与第一散热孔连通的第一延伸孔,所述第二轨道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各第二散热孔径向贯穿第二轨道,且各第二散热孔呈环形阵列装置状设置于第二轨道上,第二轨道上设有与第二散热孔连通的第二延伸孔,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轴承轨道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轨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散热轴承轨道。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轴承轨道,它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以及设置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的钢球。传统的轴承轨道,在钢球和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之间的摩擦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需要增加对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散热效果,提高良好的实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润滑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轴承轨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散热轴承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以及设置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的钢球,所述第一轨道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各第一散热孔径向贯穿第一轨道,且各第一散热孔呈环形阵列装置状设置于第一轨道上,第一轨道上设有与第一散热孔连通的第一延伸孔,所述第二轨道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各第二散热孔径向贯穿第二轨道,且各第二散热孔呈环形阵列装置状设置于第二轨道上,第二轨道上设有与第二散热孔连通的第二延伸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轨道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各第一散热孔径向贯穿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各第二散热孔径向贯穿第二轨道,为了提高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则提高了良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的将各第一散热孔呈环形阵列装置状设置于第一轨道上,第一轨道上设有与第一散热孔连通的第一延伸孔,以及将各第二散热孔呈环形阵列装置状设置于第二轨道上,第二轨道上设有与第二散热孔连通的第二延伸孔,通过设置的第一延伸孔和第二延伸孔,则增加了散热面积,进而确保了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延伸孔的孔径由与第一散热孔的连接端往另一端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延伸孔的孔径由与第二散热孔的连接端往另一端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伸孔的孔径由与第一散热孔的连接端往另一端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延伸孔的孔径由与第二散热孔的连接端往另一端方向逐渐增大,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则提高了良好的散热效果,逐渐增大的孔径,则增加了散热的面积,进而确保了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轨道上设有用于钢球滑动的第一滑轨,第二轨道上设有用于钢球滑动的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均设有润滑槽,且润滑槽的槽深和槽口口径之间的比值在1.8-2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轨道上设有用于钢球滑动的第一滑轨,第二轨道上设有用于钢球滑动的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均设有润滑槽,通过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设置的润滑槽,则提高了良好的耐磨损效果,并且通过将润滑槽的槽深和槽口口径之间的比值在1.8-2之间,通过增加槽深以及控制槽口口径,对槽内润滑油的出油量进行控制,则容易形成持续润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采用弹簧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采用弹簧钢制成,通过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的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则提高了良好的结构强度,以及良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散热轴承轨道实施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县美尔伦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玉环县美尔伦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73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轴承冷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培林机的球体进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