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封便捷的包装袋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7814.4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0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卓友敬;杨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道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2;B32B27/36;B32B27/34;B32B15/20;B32B15/088;B65D65/4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1602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袋 袋面 撕裂口 个袋 开封 第二密封边 第一密封边 密封边 折痕处 直线型 撕裂 折痕 密封 散落 延伸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包装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封便捷的包装袋,包括两个袋面和用于密封两个袋面的四条密封边,所述包装袋的至少一个袋面设有一条向所述袋面外折出的折出带,所述折出带与其所在袋面之间形成两道折痕,所述折出带从第一密封边延伸至第二密封边,所述折出带两端设有便于撕开的撕裂口。用户在撕开包装袋时,以缺口为撕裂口撕开,撕裂的外力汇集在折痕处,撕出直线型的撕裂口,防止袋面内部物品散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封便捷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生活中的包装袋一般指的是内部具有一定空间包装各种物品的袋子,使物品易于保存,方便运输,被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好的包装袋不单单能很好的保护内容物,而且能方便用户开启使用。传统使用的包装袋多数使用的是聚乙烯薄膜层,而聚乙烯薄膜层一般是吹塑成型,横向的吹胀使薄膜层分子有横向的取向,从纵向撕裂薄膜层时横向的分子取向会形成阻力,且聚乙烯薄膜层屈服强度低,易产生材料拉伸导致撕裂强度高难撕开。因复合膜各向异性,张力方向容易改变且受力不容易集中到一个点上,加上塑料的延展性好,导致缺口变薄变形,使受力分散,力与分子链排列方向不一致,撕开包装袋时难以撕出直线型撕裂口,导致撕裂口过大,袋中的内容物溅出散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封便捷的包装袋,能轻易地撕出直线型撕裂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封便捷的包装袋,包括两个袋面和用于密封两个袋面的四条密封边,所述包装袋的至少一个袋面设有一条向所述袋面外折出的折出带,所述折出带与其所在袋面之间形成两道折痕,所述折出带从第一密封边延伸至第二密封边,所述折出带两端设有便于撕开的撕裂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边与第二密封边不相邻。折出带是从第一密封边延伸至第二密封边的,第一密封边和第二密封边不相邻时,由折出带撕裂形成的撕裂口更大。
优选地,所述折出带与所述第一密封边相邻的密封边基本平行。折出带与其中的一条密封边平行相比于与密封边均不平行,折出带这样的设计外形上较为美观,并且方便生产者进行重复性的生产。
优选地,包装袋的两个袋面的膜层均由聚丙烯薄膜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尼龙薄膜层和铝箔层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而成,相邻两层均通过胶黏剂粘结。聚丙烯薄膜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尼龙薄膜层和铝箔是流延成型成膜层的,这样结合的膜层具备一定的直线撕裂性,更容易撕出直线型的撕裂口,并且相比现有技术的吹塑成型的聚乙烯还具备易撕,厚度误差小,光泽度好,手感好和柔软的优点。
所述胶黏剂为聚氨酯胶水。聚氨酯胶水作为最为常用的胶黏剂之一,具有稳定性高,环境污染较小的优点,并能将各个膜层依次进行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直线型撕口的易撕包装袋设有一条带有撕裂口的折出带,用户一手按着袋面或密封边,另一手拉起折出带就可以很方便从撕裂口处撕开包装袋。因为折出带与其所在袋面形成有两道折痕,在撕裂时,这两道折痕可以起一定的导向作用,撕裂的外力汇集在这两道折痕处,引导着撕裂口一直延伸至密封边,而形成直线型的撕裂口,这样撕裂口就不会过大,包装袋的内容物就不会因撕偏而散落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包装袋撕裂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封便捷的包装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封便捷的包装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袋面的膜层结构图;
图中:
10、袋面 11、密封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道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道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78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