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磁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9112.X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1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韩丙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丙仁 |
主分类号: | A61N2/08 | 分类号: | A61N2/08;A61H39/00 |
代理公司: | 37232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 代理人: | 赵长林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发生器 磁宫 第二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 吸附罩 本实用新型 磁疗装置 极性标体 降低装置 结构连接 通气道 负压 连通 外围 重心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磁疗装置,包括负压发生器和与负压发生器相连通的磁宫,所述磁宫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连接部外围的吸附罩,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负压发生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极性标体相连,所述磁宫上还包括将所述吸附罩与所述负压发生器连通的通气道,本申请通过结构连接设置降低装置的重心,提供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疗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磁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医学中,除药物治疗外,以经络理论为指导以相应穴位为基点施行刺激,是一个很重要的医疗手段。现有的理疗减肥方法,如口服药、外用药物理疗减肥等,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开发出利用磁疗设备进行减肥的方法,磁疗是利用人造磁场施加于人体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在CN 203935517 U中公开了一种无痛纤体磁疗仪,该无痛纤体磁疗仪包括负压发生器,所述负压发生器下部连接与负压发生器内腔连通的锥台状磁宫,所述磁宫内设有一极性体,所述极性体下方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设有磁针,在磁针与极性体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无痛纤体磁疗仪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皮肤被吸入磁宫内与磁针接触,若磁针作用在皮肤上的力较大时,磁针压缩缓冲装置往回退,避免产生疼痛感,具有结构简单,效果明显,使用时无痛感的优点。该申请中设置有缓冲装置避免疼痛,但是由于缓冲装置的存在,磁针对皮肤没有一定的压迫力,磁疗效果可能会减弱;且由于缓冲装置的存在,随着使用次数,使用时间,以及不同人使用的情况,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也会减少。
在CN 203507109 U中公开了一种人体用负压罐内的点穴器及点穴力度控制装置,包括负压罐本体和安装在负压罐本体内的点穴器及点穴力度控制装置;负压罐本体为圆柱腔体,其中一端不封闭、敞开的,另一端为可以抽气的通道;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点穴器及点穴力度控制装置安装在负压罐本体内,点穴器及点穴力度控制装置由圆柱腔体、圆柱腔体内的点穴器、圆柱腔体安装在负压罐本体内的连接装置组成,其中圆柱腔体一端不封闭、敞开的,另一端与负压罐本体内的某个部位连接,点穴器可与磁铁连接,也可去掉磁铁。当负压罐本体经过抽气,点穴力度控制装置的圆柱腔体内不会形成负压,此腔体内皮肤不会隆起,这样就保证了点穴器作用于皮肤时,点穴力度的稳定性,不会刺破皮肤。该申请设置了点穴力度控制装置,但是没有具体的装置结构,该点穴力度控制装置可能也存在降低磁疗效果的问题以及使用寿命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负压磁疗装置的整体结构偏长,器具重心远离人体、产品重心高,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稳定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影响使用效果;部分产品中各部件采用胶粘结,胶水会给人体带来一定危害;或者是针体太尖,使用过程中易造成皮肤破损(如走针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磁疗装置,包括负压发生器和与负压发生器相连通的磁宫,其中磁宫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连接部外围的吸附罩,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负压发生器相连,第二连接部与极性标体相连,磁宫上还包括将吸附罩与负压发生器连通的通气道。
本申请中负压发生器通过磁宫与极性标体相连,极性标体一端与磁宫相连,另一端与磁针相连,其中,磁宫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吸附罩和通气道,本申请将大部分连接结构、通气道都设置在磁宫上,使得整个装置有效的进行操作和使用。负压发生器中排出空气产生负压,空气顺着排气道排到大气中,由于负压发生器和磁宫间设置有排气道,所以负压发生器排出空气后再将吸附罩贴近皮肤,吸附罩会牢牢吸附在皮肤上,吸附罩中的磁针就会按压到相应穴位上进行磁疗;本申请中磁宫的连接部分为用于连接负压发生器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连接极性标体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将负压发生器和磁宫密封相连,第二连接部将磁宫与极性标体连接,整个装置保证负压发生器中的空气只能通过通气道排到外界,泄压时空气只能先进入吸附罩再通过通气道进入负压发生器完成泄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丙仁,未经韩丙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9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