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榫卯连接结构及采用榫卯连接结构的支腿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0263.7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6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树;杨增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旺德福竹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2/10 | 分类号: | F16B12/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36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件 榫卯连接结构 支腿 本实用新型 内壁 通槽 机械工程技术 便于拆装 厚度相等 结构稳定 拼接结构 中分面 拼接 适配 榫卯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榫卯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拼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一端面的边缘开设有贯通至相对另一端面的U形通孔,沿所述U形通孔的内壁的中分面设置有U形凸台,所述U形通孔的内壁在远离所述边缘的一端向相对另一边缘开设有通槽,一个所述连接件上的U形凸台与另一所述连接件上的通槽的外形相适配,所述U形通孔的宽度与所述连接件一端面至另一端面的厚度相等。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支腿,该支腿以上述榫卯拼接结构制成,结构稳定、牢固耐用并且便于拆装、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榫卯连接结构及采用榫卯连接结构的支腿。
背景技术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的榫卯连接结构及采用榫卯连接结构的支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榫卯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拼接的外形相同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位于一端面的边缘开设有贯通至相对另一端面的U形通孔,沿所述U形通孔的内壁的中分面设置有U形凸台,所述U形通孔的内壁在远离所述边缘的一端向相对另一边缘开设有通槽,一个所述连接件上的U形凸台与另一所述连接件上的通槽的外形相适配,所述U形通孔的宽度与所述连接件一端面至另一端面的厚度相等。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U形凸台的厚度等于所述连接件一端面至另一端面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通槽的长度小于U形凸台的高度。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U形凸台的高度为所述U形通孔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一种支腿,所述连接件呈条状,所述连接件的截面为矩形,两个所述连接件上的U形通孔呈相对设置,两个所述连接件相互垂直拼接,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榫卯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拼接的外形相同的连接件,通过一个连接件上的U形凸台与另一连接件上的通槽的对接,实现两个连接件的榫卯拼接,将U形通孔的宽度设计与连接件的厚度相等,保证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将U形凸台的厚度设计为等于连接件的厚度的三分之一,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同时节省了材料;将通槽的长度设计为小于U形凸台的高度,保证两个连接件能够紧密拼接;U形凸台的高度为所述U形通孔的宽度的四分之一,即在保证拼接稳定的同时,降低了榫卯结构的加工难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支腿,该支腿以上述榫卯拼接结构制成,结构稳定、牢固耐用并且便于拆装、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榫卯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连接件;
2-U形通孔; 21-通槽;
3-U形凸台;
4-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一个连接件上的U形凸台与另一连接件上的通槽的对接,实现两个连接件的榫卯拼接,将U形通孔的宽度设计与连接件的厚度相等,保证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旺德福竹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旺德福竹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0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居衣柜框架连接件
- 下一篇:角码组件及其应用的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