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智能化透传通信设备的透传通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2384.5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0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姚金龙;王智超;史丙臣;唐艳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七一二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66 | 分类号: | H04L12/66;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王凤英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接口电路 透传 本实用新型 通信电路 智能化 通信设备 电路 调试接口电路 电源电路 可移植性 维护周期 模块化 研发 应用 开发 | ||
1.一种应用于智能化透传通信设备的透传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型号为STM32-F407的ARM单片机U2,以及与ARM单片机连接的调试接口电路、电源电路、通信接口电路、GSM模块、LTE模块及TETRA模块;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分为Uart1通信接口电路、CAN通信接口电路和Ethernet通信接口电路;
所述的电源电路采用型号为ASM1117直流稳压芯片U1,直流稳压芯片U1的3脚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解电容C1的正极、二极管D1的阳极,由外部提供5V直流电源,然后通过开关S1接插座XS1的1端;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电阻R1接插座XS1的2端,又与电解电容C1的负极、电容C4的另一端、直流稳压芯片U1的1脚连接后接地;直流稳压芯片U1的2脚和4脚连接后,又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及电容C3的一端,连接后输出ARM单片机所需要的3.3V直流电压;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的调试接口电路采用晶振XTAL,所述的ARM单片机U2的13脚和12脚分别连接晶振XTAL的两端,又分别通过电容C13、电容C14连接到ARM单片机U2的94脚,连接后接地;ARM单片机U2的49脚和73脚分别通过电容C11、电容C12连接到ARM单片机的20脚、99脚、74脚、27脚、10脚,连接后接地;ARM单片机U2的21脚、22脚、11脚、19脚、28脚、50脚、75脚、100脚连接后,连接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的一端,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插座XS2的1脚和2脚连接后接3.3V直流电压;3脚、5脚、7脚、9脚、13脚、15脚分别连接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8、电阻R7及电阻R6的一端,然后分别连接到ARM单片机U2的90脚、77脚、72脚、76脚、89脚、14脚;电阻R3、电阻R4及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后接3.3V直流电压;电阻R7及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后接3.3V直流电压;插座XS2的17脚、19脚分别通过电阻R9、电阻R10与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插座XS2的4脚、6脚、8脚、10脚、12脚、14脚、16脚、18脚、20脚连接后接地;
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分为Uartl通信接口电路、CAN通信接口电路和Ethernet通信接口电路,其中Ethernet通信接口电路采用型号为LAN8720A以太网驱动芯片U4和型号为HR911105A插座XS3,以太网驱动芯片U4的12脚、13脚、17脚、18脚、16脚、8脚、7脚、11脚、14脚分别连接到所述的ARM单片机U2的25脚、16脚、51脚、52脚、48脚、33脚、34脚、32脚、84脚,以太网驱动芯片U4的15引脚连接到ARM单片机U2的14引脚;以太网驱动芯片U4的24脚通过电阻R15接地;以太网驱动芯片U4的21脚、20脚、23脚、22脚、3脚、2脚分别连接到插座XS3的1脚、2脚、3脚、6脚、12脚、10脚;以太网驱动芯片U4的19脚、1脚、9脚、6脚、3脚、2脚分别通过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与以太网驱动芯片U4的25脚连接后接地;以太网驱动芯片U4的5脚连接到ARM单片机U2的24脚;插座XS3的1脚、2脚、3脚、6脚分别通过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接3.3V电压;插座XS3的4脚和5脚连接后通过电容C19与8脚连接,连接后接地;插座XS3的11脚接地;
所述的CAN通信接口电路采用型号为MCP2251D的CAN芯片U6和型号为TJA1050的CAN芯片U7,其中CAN芯片U6的1脚和4脚分别连接到所述ARM单片机U2的92脚、91脚,3脚接3.3V电压,2脚接地,8脚通过电阻R16接地,7脚和6脚分别连接电阻R17的两端,然后分别接到接插件J1的2端和3端;所述CAN芯片U7的1脚和4脚分别连接到ARM单片机U2的82脚和81脚,3脚接3.3V电压,2脚接地,8脚通过电阻R18接地,7脚和6脚分别连接电阻R19的两端,然后分别接到接插件J2的2端和3端;
所述的Uartl通信接口电路采用型号为MAX485电平转换芯片U11,电平转换芯片U11的1脚连接到所述ARM单片机U2的69脚,4脚连接到ARM单片机U2的68脚,3脚和4脚连接后连接到ARM单片机U2的54脚,8脚接5V电源,5脚接地,7脚和6脚连接电阻R22的两端后分别连接到接插件XS7的两端,然后7脚通过电阻R21接地,6脚通过电阻R23接5V电源;
所述的GSM模块、LTE模块及TETRA模块采用MAX232串口芯片U9,串口芯片U9的2脚与16脚之间并接电容C22,并且16脚连接3.3V电压,电容C20、电容C21并联的一端连接到3.3V电压,另一端直接接地;15脚直接接地;串口芯片U9的13脚、11脚、10脚、8脚分别连接到所述ARM单片机U2的87脚、86脚、47脚、48脚;1脚和3脚分别连接电容C23的两端,4脚和5脚分别连接电容C24的两端,6脚通过电容C25接地;串口芯片U9的14脚、12脚、9脚、7脚分别连接到TETRA插座XS5的3脚、2脚及GSM插座XS4的2脚、3脚;TETRA插座XS5的1脚接3.3V电压,4脚和5脚连接后接地; GSM插座XS4的1脚接3.3V电压,4脚和5脚连接后接地; LTE插座XS6的2脚、3脚分别连接到ARM单片机U2的24脚、78脚,1脚接3.3V电压,4脚和5脚连接后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七一二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七一二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23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传输采集控制装置
- 下一篇:边缘计算网关